最近几天传来消息,乌克兰和菲律宾突然之间合作了起来,乌克兰要帮菲律宾生产无人机还要援助无人舰艇。

合作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想,无人机和无人舰艇在俄乌战场上表现的十分出色,而菲律宾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也是纠缠不清,这个时候双方合作,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合作,那么中国是怎么回应的呢?

黑海经验要搬到南海?

合作的信号越来越清晰,乌克兰驻菲律宾大使尤利娅·费迪夫在9月8日就对媒体放出了风声,证实两国正在就一项国防合作协议进行深入谈判。

据说乌克兰国防部已经把协议草案递交给了菲律宾国防部,双方的目标是签署一份防务谅解备忘录,这还不算完,乌克兰国防部的一个代表团已经计划好,将在今年10月直飞马尼拉。

此行的目的很明确,他们要去参加菲律宾在10月27日至29日举办的无人机战峰会,顺便把合作的最后细节给敲定下来,乌克兰驻菲律宾的武官早就和菲防长见了面,据说谈得相当顺利。

这次合作的胃口可不小,不仅仅是天上飞的无人机,还包括海里的和陆地上的无人设备,比如那种攻击型的无人船,甚至是无人潜艇。

乌克兰打算把自己在俄乌冲突里攒下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菲律宾,这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在黑海用无人艇偷袭俄军舰船的那些战术。

菲律宾显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大幅提升自己在海上的巡逻和监视能力,给自己找点"不对称优势"。

一个图利一个图名

菲律宾为什么这么积极?答案几乎是明摆着的,他们急切地想获得这些武器的"实战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直接应用到南海地区,用来应对在那里的海上争端。

在他们看来,乌克兰在海上无人设备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能有效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而乌克兰那边,算盘打得更精,国家正处在战时状态,经济压力山大,能通过军售换点钱回来缓解财政压力,自然是好事一桩,但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此举无疑是在向西方盟友"表忠心",展示自己的战略价值,好换来更多的国际支持,顺便还能赢得菲律宾背后盟友美国的关注。

当然,考虑到如今的中俄关系,乌克兰心里那点"恨屋及乌"的小九九,想借南海议题给中国上点眼药,也不是不可能。

一句回应分量千钧

对于这场远隔重洋的合作,北京方面自然不会坐视不理,9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此事做出了回应,话语非常简短。

核心意思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应该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这句看似四平八稳的外交辞令,却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对乌菲合作的间接批评和深切警示。

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样的表态是不是太克制了点?面对这种明显"针对第三方"的勾当,或许应该直接点名批评才对。

在中方看来,乌菲要联合生产无人系统,主要目标是谁,简直不言而喻,这些武器未来很可能会被用来威胁在南海活动的中国船只,这才是最大的担忧。

毕竟,乌克兰的无人机在三年战争中展现出的战斗力,大家有目共睹,他们用无人机搞坏过俄罗斯的护卫舰,用无人艇击沉过巡逻船甚至是大型军舰。

现在要把这一套对抗俄军的手段"移植"到南海,意图是什么,已经非常明显了。

结语

当然,担忧归担忧,要说这合作能掀起多大浪,很多人觉得"大可不必担心",菲律宾想靠增添几艘无人艇和无人机就改变南海的局势,恐怕是想多了。

乌克兰的技术并非无懈可击,他们的无人机很依赖西方的零部件,特别是核心芯片,这导致产能和稳定性都存在问题。

连自己的战场都面临供应不足的窘境,又能拿出多少技术和数量给菲律宾呢?再说了,南海的环境可比黑海复杂得多,乌克兰的战术经验拿到这里,能不能"耀武扬威"还是个未知数。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反制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南部战区近年来不断加强南海的战备巡逻,展示出的无人艇、潜航器等体系化无人设备战力,已经说明中方具备了高度成熟的技术反制手段。

说到底,乌克兰和菲律宾的这场合作,更像是当前复杂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菲律宾如果过度依赖外部支持,很可能会误判形势,导致南海冲突升级,最终只会"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