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美军仓皇逃离阿富汗的场景犹在眼前,但美国对阿富汗的野望却并没有随着这次撤离而熄灭。特朗普甚至出尔反尔,要求阿富汗"归还"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与此同时,阿富汗自身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国际方面,一些国家对阿富汗的态度开始有了微妙变化,阿富汗整体面临的外交局面出现松动;国内方面,阿富汗临时政府在努力稳定局势的同时,积极推动经济重建和社会发展,但也因一些保守政策受到争议。

对此,观察者网连线了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永彪教授,分析美国对阿富汗政策,并就阿富汗未来进行展望。

【对话/观察者网 唐晓甫】

特朗普的执念

观察者网:近期,特朗普在其自创社交媒体"真相社交"上发文威胁称:"如果阿富汗不把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归还给它的建造者--美国,糟糕的事情就会发生!"而此前特朗普在英国告诉记者,其政府正准备重新夺回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当时,他不仅反复强调该基地的"战略价值",声称此举是"必要的",甚至又牵强附会地扯上中国,宣称"该基地靠近中国的核武器设施"。您认为特朗普这些表态意在何为?难道美国人真的打算重返阿富汗?

朱永彪:我觉得特朗普并不是想在严格意义上重新向阿富汗大规模驻军,但是他对于保留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存在一定执念。此轮关于阿富汗问题的表态,其实延续了他在2017年上台后迅速调整阿富汗政策的思路,即试图以最小成本维持美国在阿富汗及周边的最大影响力。

当时特朗普与塔利班开启和谈、在2020年初签署多哈协议、确定撤军进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减少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投入,收缩或者说归置战略资源,以便将资源转向所谓的大国竞争。这是当时他的一条主线。

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空军基地

特朗普不希望美国完全丧失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影响力。在他看来,保留一个军事基地就能起到楔子的作用,成为维系地区影响力的关键杠杆。这与"恢复到此前那种在阿富汗部署大量地面部队的政策"是两回事,并非要走回头路。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就与塔利班的部分派别有过接触,美方有人认为塔利班可以接受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但保有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之类的资产;甚至塔利班内部一些人曾经也有允许美国保留如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等设施的想法。

2021年塔利班进入喀布尔时,还专门发表过声明,称他们本不想进入喀布尔,只是因为加尼出逃,他们为维护喀布尔安全才进入的。由此看,至少塔利班的部分派别或人士,的确曾与美国达成过相关协议。

观察者网:如果美国人不能重返阿富汗,特朗普此举意图是什么呢?为何要在现在炒作阿富汗议题?

朱永彪: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考虑。一是继续批评拜登政府,试图追究拜登及民主党在阿富汗仓促撤军中的损失与责任。二是预防性操作,特朗普很清楚外界完全可以将根本责任归咎于他。毕竟多哈协议是在他任内与塔利班达成的,也是他决定与塔利班和谈,这才导致了塔利班扩大影响力;今天阿富汗出现塔利班重新掌权,从根本上看,很可能主要责任在他。

正因为特朗普对此心知肚明,为避免在这个议题上被"问责"与指责,他才进攻性地抛出这一议题,抢占话语先手。在美国国内,共和党议员在参议院发起对阿富汗撤军进程等展开评估。关于撤军责任的归属在美国国内一直存有争议,至今并无定论。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前面其实已经提到过,特朗普一直想用最小的成本保持最大的影响力。他自认为过去已经通过多哈协议和塔利班达成过交易,所以在他看来,控制一个基地非常划算,而且可以与塔利班继续达成交易。因此他反复强调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不止这一次,其实已经在过去多年内提了好几次,可见对这件事确实有执念。

观察者网:此前美军在当地留下了大量资产,您是否能够聊一下美国撤军后,这些场地或资产,目前处于什么状况?

朱永彪:美军留下的这些武器绝大部分都被塔利班继承了,包括美军留下的一些直升机,绝大部分落入塔利班手里。战斗机当然都飞走了,而个别直升机、飞机飞到了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美国要求这两个国家将这些飞机归还美国,塔利班则要求把这些飞机归还塔利班,而这两国政府并不愿意放走这些飞机,这就成了这两国与阿富汗关系中的一个纠结点。

另外,塔利班自己也修复了一些直升机,我们已经看到阿富汗在救灾、巡逻时会部分使用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就是在美国撤离时破坏的直升机基础上修复而来的。至于车辆、轻武器、火炮等遗留武器,也大多都被塔利班继承了,而且数量不少。

2024年8月14日,在阿富汗帕尔旺省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举行的纪念联军撤出阿富汗三周年的阅兵式上,一架UH-60"黑鹰"直升机在飞行

外界估计美国在阿富汗遗留的装备价值有七八十亿美元;特朗普还鼓吹过至少遗留了超过八百亿美元的装备。美军遗留物资价值具体数字也不好评估,但不得不说总量确实不小。这些武器大部分现在都在塔利班武装手里,仅少数尚未修复,多数均已修复。

之前的美军基地基本上也都在塔利班控制之下,但基地附属的防空与雷达等设施均已被破坏。塔利班目前防空力量很弱,几乎没有防空能力。虽然基地在手,但这些基地对塔利班当前的实际价值并不大。塔利班武装的训练模式与美军不同,所以塔利班也没有把它们当作军事基地使用,很多基地都处在关闭、封闭的状态。

阿塔统治较为稳定,但走向保守

观察者网:现在阿富汗国内局势如何?塔利班统治是否稳固?内部极端派是否有被彻底清剿?是否会因为美国的一些放话再度活跃?阿富汗周围是否会有人试图火中取栗?

朱永彪:我认为是这样的,一方面,现在阿富汗塔利班(阿富汗国内)整体局势相对稳定。阿富汗境内已经没有大规模、足以威胁塔利班政权的力量;反"临时政府"的前政府武装,虽然自称经常发动袭击,但可查证的袭击比例不高,也未对塔利班造成实质性威胁。像"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这类组织近两年袭击也有所减少,阿富汗境内安全形势客观上大幅改善,也得到了其国内民众的认可。

另一方面,经济形势虽然出现不少问题,比如400多万难民自巴基斯坦、伊朗回流阿富汗后,就业问题更趋严峻。阿富汗国内电力等基础供给也非常不稳定,但未出现特别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亦无大规模因饥饿致死的情况,所以其统治基础仍相对稳固。

只不过塔利班在女性权利和受教育等问题上,一直饱受诟病。其国内政策还伴随一些极端化政策,包括对世俗化的抵制、限制播放音乐和唱歌等。另外,阿富汗政府又下令全国断网,所有航班停飞,这可能引发更多争议。但总体上,其统治依旧较为稳定。

在塔利班内部,各个派别的内斗仍旧存在,但阿洪扎达目前总体居于上风。他较好地利用了塔利班内部的矛盾与相互制衡,维持了统治力,并建立起较强的威信;同时通过构建直属情报系统和武装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喀布尔平行的权力结构,从而增强了控制力与影响力。这使得塔利班内斗虽有风险,但总体可控。当然,风险仍不小。

最后外部是否可能有利用阿富汗国内矛盾的风险。如果美国要对塔利班施压,而塔利班内部无论哪一派都不愿就军事基地等议题与美国妥协,那么美国完全可能利用域外国家甚至某些恐怖组织,或支持前政府武装来向塔利班施压;相关势力也可能希望借助美国影响而谋取自身利益。

观察者网:您是否认为短期内阿富汗不太可能出现人道主义危机?

朱永彪:事实上,这件事是有争议的。按一些国际组织的评估,阿富汗从2021年起就一直处在较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中;但我们也看到,这种危机的严重程度未必像部分国际组织宣传的那样严重。所以,如何客观评价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实际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标准。不同的标准去看,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

我们可以这么说,阿富汗的情况相较于早先极端悲观的预期要好一些;但相较于较为乐观的预期,尤其是塔利班自身的预期,以及阿富汗民众的预期,又显得未达标。换句话说,国际社会当初最糟糕的担忧并未发生,但比较理想的情况也没有出现。

阿富汗面临的外交局势

观察者网:9月25日,应俄罗斯联邦邀请,第四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四国外长阿富汗问题非正式会议在纽约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您关注到这次的会议公告与上次相比有什么变化?从现在看来,阿富汗国民经济状况短时间内应该可以保持平稳,我们是否可对其前景持谨慎乐观?

朱永彪:阅读完这次的公告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相比以往确实出现了变化。首先是公告的第二条所传递的态度更为积极,该条明确表示四方愿意扩大经贸合作,帮助阿富汗积极融入地区经济合作,该条表述比此前更主动、更进取。

第四次中俄巴伊四国外长阿富汗问题非正式会议,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代表中方出席

其二,第三条提及了美国对"旅行禁令"的问题,这是针对新的情势作出的回应。因为美国近期在塔利班代表出行问题上采取了一些行动,比如在阿富汗临时政府外长穆塔奇访问印度等问题上,美国均在安理会否决其旅行禁令豁免申请。此次公告的提法显然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

其三,公告在督促阿富汗方面做出一定改变的表述上更坚决了,尤其是要求阿富汗执政当局切实履行包括反恐相关义务与承诺的表述比过去更为具体,也更显认真。

同时,公告再次肯定了塔利班在禁毒方面所做的努力,并且把阿富汗难民回流以及重返家园的新动向纳入重点关注,并确认了伊朗与巴基斯坦的相关关切。这是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我觉得目前阿富汗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上。我个人对它的前景不太乐观,过去几年,阿富汗丧失并浪费了多次改革窗口;也错过了更好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更顺畅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机会窗口。

阿富汗本可以顺着国际社会的关切去组建更具包容性的政府,并就女性教育等问题推进一系列改革。包括在反恐上阿富汗可以避免选择性反恐,认真回应相关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关切。

原本通过这些举措,阿富汗有望改善国内经济状况、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并在国内夯实更稳定的统治与政治秩序基础。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塔利班虽然在一些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例如禁毒,在经济发展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在社会保守化方面却日益明显,可以说是一步步往更保守的方向走。

前面也提到过,他们似乎在试探国际社会的底线,以一种以反向测试的方式检验外部压力,并衡量国际社会的容忍限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越走越远的倾向,会对阿富汗未来的整体发展形成掣肘。这对于阿富汗无论是拓展对外接触、争取国际承认,还是吸引外资以改善经济与缓解人道主义危机,都会产生障碍。

因此,对其前景的判断是:阿富汗短期内爆发大乱子的概率或许不高;但中长期的不稳定风险仍偏大,甚至随时可能出现相关的不稳定情势。

观察者网:今年俄罗斯正式承认了阿富汗临时政府,中国、巴基斯坦以及不少中东中亚国家也和阿富汗临时政府保持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从您的角度看,未来阿富汗外交局面会如何发展?

朱永彪:首先,现在来看,阿富汗塔利班所处的国际环境比其第一轮执政时期好很多。这也与当前的国际环境相关,当下的国际环境相较于此前更为混乱。大国之间关系复杂、彼此牵制,难以分心顾及阿富汗。

在可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大概率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美国不会太过搭理阿富汗,欧洲等亦忙于俄乌冲突等事务,难以顾及阿富汗。所以对其政策可能造成外部制约的势力,近期不太可能对其政策有强力反弹。因此塔利班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置身于相对宽松的外交环境之中,客观上为阿富汗塔利班腾出了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不排除个别国家,比如某些中东国家或巴基斯坦,在对塔利班的外交上进一步动作的可能;其他国家与塔利班加深接触、进行事实性往来,乃至默认、承认也都有可能发生。

7月,俄罗斯正式承认阿富汗塔利班临时政府

阿富汗问题在美国撤军之后事实上已经被边缘化,这是个事实;但需要强调的是,阿富汗问题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阿富汗当前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同样没有降低。比如,现有400多万难民主要从巴基斯坦和伊朗返回阿富汗,对阿富汗的冲击非常非常强,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难以预测。

尽管阿富汗在国际社会层面拥有前述相对有利的环境,它面临的困难同样不少。此外,尽管"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近两年发动的恐袭相对较少,但不排除其在不断蓄力,并可能借助难民回流浪潮加大招募力度;在蛰伏一段时间后重新活跃,这些都属于不可预料的风险。

就我国边境反恐而言,一方面,直接来自阿富汗方向的反恐威胁并不大,这既得益于我国边境管控与安全能力的强大,也与瓦罕走廊在事实上较难通行有关。但是另一方面,阿富汗反恐局势对我国的间接影响仍需提防:阿富汗的安全形势或不稳定因素一旦外溢,会首先外溢到巴基斯坦,同时对中亚产生一定冲击,从而对我们形成较大的间接影响。现在巴基斯坦安全形势的恶化,与2021年阿富汗政局"变天"有很大关系。

当然,我们依旧不能对此掉以轻心,诸如"东伊运"等势力依旧可能在阿富汗获得发展空间,且由于相关信息比较模糊,其发展的形态难以预料、难以评估,这无形中增加了风险的不确定与不可控一面。总体看,阿富汗局势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基于此,当前阿富汗在反恐等方面的政策与动向依然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