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披露一起针对独居老人的婚恋诈骗案,56岁女子诸某以"黄昏恋"为幌子,三年间骗取三名70岁以上老人共计103万元,引发全网对老年情感诈骗的声讨。
据起诉书披露,2021年,诸某经人介绍结识72岁独居老人费某。她以"照顾外孙"为由隐瞒住址,仅用微信嘘寒问暖维系感情。分手后,诸某竟以"租门面房当二房东"为由,一周内4次向费某借款54万元,甚至出具分期还款欠条掩盖诈骗本质。类似手段还用于73岁陶某等另外两名老人,谎称"治病""投资"骗取49万元,所得赃款均用于赌博及偿还赌债。
调查发现,诸某20年前因赌博导致婚姻破裂,被父母和女儿拉黑。为维持赌瘾,她锁定独居老人群体,利用其情感空虚心理实施诈骗。检察官指出,此类犯罪呈现"三无"特征:无真实婚恋意图、无还款能力、无亲属监管,受害者往往因羞于报案而错失追赃时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金额超50万元属"数额特别巨大",基准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前,湖南岳阳赵某以"女强人"人设诈骗80万元被判十年,西安黄某谎称公司经营需资金诈骗90万元获刑十年以上。专家提醒,老年人遭遇"紧急借款""未来共同生活"等话术时,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及借款用途。
社会警示:独居老人成诈骗"肥羊" 情感需求亟需关注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婚恋诈骗案中,60岁以上受害者占比达37%,单案最高损失超500万元。民政部门呼吁,子女应主动关爱独居父母情感状态,社区需加强反诈宣传。正如网友评论:"黄昏恋不该是黄昏劫,严惩骗子更要填补老人情感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