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商务部就美方威胁对华加征50%关税的举措作出强硬回应,明确表示"中方必将奉陪到底"。这一表态引发广泛关注,也让人不禁思考: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为何能如此从容?

一、美方"关税讹诈"本质暴露,单边霸凌不得人心

特朗普政府此次威胁加征50%关税,是继2月1日加征10%、3月3日提升至20%、4月2日实施34%"对等关税"后的又一次升级。这种层层加码的战术,实则是将关税作为政治工具,企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让步。但正如中方所言,美方所谓"对等"毫无依据,本质是单边霸凌。历史已反复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如今的"关税战"同样在重蹈覆辙。

二、中方反制精准有力,经济韧性筑牢底气

中国对美反制并非"以暴制暴",而是基于维护主权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正当举措。此前中方对美加征34%关税、起诉美方违反世贸规则等连环反制,已让美国股市应声暴跌、企业成本激增。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的抗压性今非昔比:超大规模市场、新质生产力发展、外贸"朋友圈"多元化分散风险,均为抵御外部冲击提供了战略纵深。今日国家队(如中央汇金、中国电科等)大举增持股票和ETF,更释放了稳定资本市场的信心信号。

三、美方"伤敌八百自损一千",霸权逻辑难以为继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四大动机(制造业回流、削减国债、遏制中国、收割全球)均难实现:

制造业回流?中国产业链40年积累非朝夕可替代,美国既缺劳动力又缺供应链;

降低逆差?2017年至今美国贸易逆差反增50%,关税壁垒适得其反;

遏制中国?华为突破芯片封锁、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证明封锁只会加速中国创新;

收割全球?37万亿美元国债窟窿岂是小国"油水"可填?最终买单的仍是美国消费者(通胀已升至3.5%)和企业(4330亿美元额外成本)。

四、合作方为正道,中国态度一以贯之

中方始终强调"平等对话"才是解决分歧的正途。今日商务部的回应看似"云淡风轻",实则绵里藏针--既有"奉陪到底"的硬气,又为美方留下"纠正错误"的台阶。这种战略定力,源自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中国已从"被动接招"转向"主动破局",RCEP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等举措正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越疯狂,越暴露其战略焦虑。中国的回应则传递出明确信号: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世界多极化浪潮不可逆,美方若执迷于霸权旧梦,终将成为孤家寡人。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今日国家队的出手已表明:风雨中更要相信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