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连印度自己也没有想到,仗打得如此一败涂地!

巴基斯坦军方通报。印度趁夜突袭,战斗机呼啸,导弹轰鸣,平民遇害。

5个巴基斯坦城镇遭袭,3个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2个在旁遮普邦。

但印度军方的通报则是:我们袭击了巴境内9个"恐怖主义基础设施",这是印度的复仇。

"正义得到了伸张……我们的行动是集中的、有分寸的,本质上是非升级的。"

火药桶,炸了,印度本想是敲山震虎,但没想到,却是一败涂地。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7日凌晨宣布,巴空军在对印度空军采取的反击行动中已击落5架印军战机。

我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是2架,现在,已经是5架了。

怕是莫迪也没有想到,印度空军,这么菜?!

印度的急风骤雨,撕开了南亚地缘的暗疮。

这场"印巴大战"变数重重,原本弱势的巴基斯坦,却打出了满分开局;原本气势汹汹的印度,却又遭当头反击。

印巴大战,会如何收场?其实秘密,还在一滴水!

硬核但不迎合,思想而非立场,大家日安,我是阿冉,今天我们继续时事热评,继续来说说印巴冲突。

不遮掩,咱就直接抛出"暴论":印巴开战,印度虽赢但输,巴基斯坦,虽输但赢。

什么意思呢?

我们必须提到一个词儿:地缘囚徒困境。

所谓囚徒困境,指的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的代表例子。简单说,当囚徒们可以互相沟通时,合作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比如缩短刑期;

但是,当囚徒们无法沟通时,互相出卖,反而能获得最大利益。

印度,从按下战争按钮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一个地缘囚徒。

连特朗普都说"可耻",也是暗示:印度手捏着棋子,却没有找到真正的棋盘。

一、南亚达摩克利斯之剑

印巴之存在,是一种囚徒困境的平衡。

形象地说,不时不时互捅几刀,两边都得死。

在监狱里,暴力是秩序的必须,没有暴力,就没有秩序,也因此,南亚地缘场上,印巴不能不打,战争的暴力,本来就是南亚地缘平衡的必须。

这一次开打,也不是第一次了。

1947年,克什米尔大君辛赫(Hari Singh)加入印度,当年,印巴就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仗打了2年,1949年7月,印、巴签署停火协议,划定双方在克什米尔的控制界线。

这也就是"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的由来。

克什米尔这块土地,印度控55%、巴基斯坦控30%。

但之后1965年、1999年,印巴又两次爆发克什米尔战争。

然后就是今年4月,印控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镇,发生了一场恐怖袭击。

25名印度公民在恐袭中丧生。

印度归咎于巴基斯坦支持的"抵抗阵线"(TRF),并以打击"跨境恐怖主义"之名,最终空袭了巴基斯坦。

这也是这一次印巴热战的缘由。

我们表面上看,这一次印巴热战,是偶然的,如果没有那一场恐怖袭击,就不会有这场热战。

但是,如果我们把印巴四场战争,连成一条线,就会发现:

1947、1965、1999、2025,基本上每隔20年,印巴就要打一场。

放在无形的地缘秩序中,印巴有一个结构性的地缘之熵,当熵增到了某个节点,必须引爆地缘的雷,由此进入新的地缘周期。

我知道,这样说太过玄乎,仿佛南亚也有历史周期论似的,那我们就不妨说具体一些,就说一样东西,也是必然激化印巴地缘之熵的东西、又是必然扑灭印巴战火的东西--

水!

早在印巴开打之前,印度就放过大招:对巴基斯坦断水。

为了报复巴基斯坦对"抵抗阵线"的包庇,莫迪直接宣布,暂停执行1960年《印度河用水条约》,然后,巴基斯坦应声断水。

尽管巴基斯坦嘴上很硬,斥则印度不讲武德,但铁拳砸身上,谁都知道疼--巴基斯坦很清楚,断水威胁,是一张致命的牌。

很少有人注意到印巴之间的"水网之战",但其实,这场无硝烟的拉锯,早在60多年前,即已隐秘拉锯。而且,也在这60多年里,建构了印巴之间脆弱又平衡的"囚徒秩序"。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1960年。

二、水网暗战

就在1960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签订了《印度河水条约》(Indus Waters Treaty),简称为IWT。

这一纸条约,是关于分配印度河水系资源的国际协议,由世界银行(当时还叫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斡旋达成。

当时,这条约是全球水资源合作的典范,但却在日后,却成了印巴之间的地缘暗雷。

但是这个《印度河水条约》,有阴阳两面。

我们先说阳的那面,也是巴基斯坦的阳谋:

巴基斯坦很清楚,巴国80%的耕地,需要印度河水系灌溉。

印度在上游,占了地利,只要印度想,巴基斯坦的脖子就会被卡;

但是条约一签,巴基斯坦就得了"人和"。

印度总不至撕毁条约卡巴基斯坦脖子吧?

毕竟,条约是世界银行斡旋的,二世界银行背后又是美国。

我们得特别注意,印巴签约时,正是美苏冷战铁幕轰然落下之时。

由于印度尼赫鲁搞不结盟运动,想要在美苏间玩平衡,于是,美国转而死命拉拢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对抗苏联。

这个印《度河水条约》,是巴基斯坦的"投名状",也是美国的"保护伞"。

美国站在世界银行身后,也让这纸条约,成了印度头上的紧箍咒。

但是,巴基斯坦有巴基斯坦的阳谋,印度也有印度的阴谋。

"你想给我戴紧箍咒,那我就给你大闹天宫!"

这也是印度河水条约的阴面:

早在30年前,西部河流上,印度即悄然密集地上马水电站项目,比如杰赫勒姆河的基申甘加水电站,再比如杰纳布河的拉塔尔水电站。

巴基斯坦冲冠一怒,指责印度违反条约,但印度,仍在千夫所指中,酝酿致命阴谋。

图穷匕见的时间,是2019年。

2019年,印度废除了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

而当巴基斯坦试图掀动克什米尔穆斯林"勤王"时,印度终于祭出了"地缘死水"。

莫迪直白威胁:

巴基斯坦,只要你门支持克什米尔武装,那么,我们就退出条约,截断水源。

斡旋条约的世界银行,也早已装死,因为啊早在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2018年,特朗普又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

美国都带头不讲武德了,印度不讲武德,又有什么?

印度河水条约,彻底沦为了一纸阴阳合同。印度"操控水源"的现实,成了悬在巴基斯坦头上、随时可能劈下的地缘之刀。

但这也并非是南亚的厄运,相反,是南亚平衡的支点。

如我们前头所说,印度、巴基斯坦啊,是地缘囚徒。

四、囚徒的困局

南亚的"水",是引爆印巴冲突的油,但也是扑灭地缘之火的水。

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次大陆的双雄,但是南亚啊,其实并不是印巴说了算。

南亚棋盘上真正下棋的人,藏在印巴身后。他们要的,不是印升巴落,也不是巴升印落,他们要的是平衡,要的是秩序。

印巴之间的死结,解不开啊!

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宗教矛盾,英属印度的法统之争,还有印度霸权迷梦对巴基斯坦的虎视眈眈,这些死结,好似全在破坏平衡,但实际上,印巴的对立均势,才是南亚秩序的基石。

就像这印度河水条约,巴基斯坦捏着人道正义,但是印度掐着水网命脉。

克什米尔局势恶化,印度直接切断了西部三大河流,巴基斯坦应声断水。

怎么办?除了谴责,巴基斯坦毫无办法。

但当巴基斯坦发声明,谴责印度中止履行《印度河河水条约》的做法非人道,印度又哪有国际道义?

退一步说,如果印度长期断水,必然在巴基斯坦制造难民潮,饥荒下的巴基斯坦难民,又会冲向哪儿?印度真想如此吗?

一切啊不过是地缘囚徒的双簧戏。

印度永远需要巴基斯坦这个可控的对手,在每一次内部危机发生时,跳出来转移矛盾,而巴基斯坦也永远需要印度这个蛮横的异教敌人,在内部穆斯林中,扛起大旗。

小小一滴水,已然是南亚地缘场上的一个大支点。

如今,印巴前线的炮火连天,说到底不过是前戏,就仿佛是古代的攻城战,攻城是威慑,围城才是杀招。

那个围城的牌,即是"印度河水条约"。

《印度河水条约》原本就是冷战铁幕下的"脆弱妥协",但世界局势,早已沧海桑田,连世界一极的苏联,也已烟消云散。

在印巴零和博弈之下,印度河水条约,已是一个地缘武器。

战争是最后的政治,政治从来是玩平衡的游戏。

已建成 "水霸权"的印度,怕是吃准了,撕破条约、破坏平衡,世界银行、联合国或中美等大国,将被迫介入,印度又能在新一个秩序周期中,收获地缘利益。

而巴基斯坦尽管声明与抵抗阵线等圣战组织无关,但伊斯兰的大旗扛在头上,也绝不会帮异教徒、压穆斯林--那是在自毁合法性。

但是印度的算盘,打得响,却又忘记了一点:热战之外,还有一场战争在人心。

如果发动战争的一方,没有公义,那么,就将成为破坏和平的恶人,就像特朗普所咒骂的:可耻。

印度虽可以不道义断水,但是,巴基斯坦又何尝不能水坝炸了?

闹到鱼死网破,两败俱伤,最后追究责任,还是战争的发起者--莫迪就真要被钉在耻辱柱上了。

所以就如我开头所说,印度,虽赢但输,即使仗打赢了,也输了;巴基斯坦,虽输但赢,即使是仗打输了,也赢了道义。

战争哪里只看强弱,战争还看正义人心!

印巴冲突的火药桶早已是印巴心照不宣的工具箱,双方都用来转移矛盾、攫取权力、争夺筹码,但是,战争是要死人的,人命连着意识形态,玩战争之火的,也可能玩火自焚。

印度这个南亚的地缘囚徒,正等待各方走上谈判桌,议价完毕之后,进入新一个周期,但要是没了巴基斯坦的双簧,怕不再是印度再发动战争,而是战争绑架印度。

莫迪说,不让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这句话,也是揭示:一滴水,也可以是博弈论。

但是,莫迪或许忘了--印度并非真正的博弈者。

困住印巴的并非各自的对手,困住印巴的即是南亚。印巴是地缘囚徒,南亚又何尝不是?

尽管很残酷,但现实是,只有真正的霸权,才有资格坐上大博弈的棋桌。

印度啊印度,终究只在"地缘囚徒困境"中,而莫迪这一场豪赌,恐怕不会如他所愿,完美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