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亚次大陆一场空战成为全球焦点,巴基斯坦军方证实,在5月7日凌晨的空战中,其空军装备的歼10CE战斗机成功击落包括3架法国"阵风"在内的5架印度战机,而己方无一损失,这场被外媒称为"史诗级战损比"的对抗,让歼10CE战斗机与霹雳15导弹组合在全球军火市场上大放异彩,也让军事专家断言:歼10的实战表现必将对全球军贸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从性能参数上看,歼10CE具备诸多优势。其配备的AESA雷达探测距离达240公里 ,远超"阵风"所装备的RBE - 2雷达;搭配的霹雳15导弹射程达150公里,也超过印度"流星"导弹的100公里射程。此外,歼10CE采用了国产WS - 10B"太行"发动机,不仅动力强劲,还摆脱了对俄制发动机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出口的政治和经济风险,这使得在国际军贸市场上,购买国无需担忧因外部政治因素导致发动机供应受阻的问题。

价格因素在军贸市场中向来至关重要,歼10CE在这方面极具竞争力。每架单价2.4亿美元的法国"阵风",在此次空战中被单价仅4000万美元的歼10CE击败。对于许多军费预算有限,但又急需提升空军实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歼10CE"物美价廉"的特性使其成为理想之选。这种性价比优势,有望打破欧美高端战机在国际市场上高价垄断的局面。

歼10CE的实战胜利,还展现出中国军工独特的"技术民主化"道路。与西方军工企业只卖硬件不教战术的做法不同,中国不仅提供先进的战机,还会分享战场数据链架构、导弹抗干扰算法等关键技术,帮助购买国建立起完整的作战体系。同时,中国构建的从红旗9防空系统到翼龙无人机的"空天地海"装备矩阵,能使中小国家也具备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能力,这种"交钥匙工程"模式正在改写全球军火贸易的底层逻辑。

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歼10CE的出色表现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原本在四代半战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国家,如今面临来自中国的有力竞争。例如,法国达索公司的股价因"阵风"战机的失利应声下跌,而埃及、尼日利亚等国驻华武官纷纷联系成飞,表达对歼10CE的浓厚兴趣;伊朗也果断放弃采购苏35,转而洽谈百架歼10CE大单。中国军工正经历从"追赶者"到"定义者",从"产品输出"到"体系输出",从"硬件贸易"到"标准霸权"的三重跨越。

当然,中国军工在凭借歼10CE等先进装备拓展国际军贸市场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西方媒体可能会进行负面炒作,如已开始出现的"中国输出战争"等不实言论。对此,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盾牌"故事,展示中国军事装备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例如沙特用中国防空系统拦截胡塞导弹保护平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配备中国雷达后海上搜救效率大幅提升等实例 。

站在全球军贸市场的大棋盘上,歼10CE的实战胜利只是一个开端。随着中国军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有望推出更多像歼10CE这样性能卓越、性价比高且体系完备的军事装备,持续影响并重塑全球军贸市场格局,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