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肠子悔青也没用,印度已让其他7国大失所望,其主导的南亚组织名存实亡,而中国果断出手"另起炉灶",给南亚各国提供一个新合作平台,印度头上的"南亚霸主"光环彻底黯淡。
如今的印度可谓是诸事不顺,与西方的关系正在经历严酷考验,差点被G7峰会关在门外,美印之间的关税问题也悬而未决,而再次挑衅上合组织权威也收到了警告,中方学者公开"劝退",更为糟糕的是,印度对南亚的统治霸权濒临瓦解。
据俄媒报道,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在制定一个新的区域组织的提案,将取代印度主导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而早些时候中巴孟在昆明召开三国副外长会晤,正是该提案计划的一部分,目前中巴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
那么,如何看待中巴推动设立新的南亚区域合作机制呢?
首先,中巴之所以要"另起炉灶",实在是印度不堪大用,扯了整个南亚发展的后腿,此举既是对印度长期垄断地区秩序的反制,也是对南亚发展赤字的务实回应。
1985年印巴等南亚八国共同成立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一度被视为推动南亚一体化的希望,然而由于印度私心作祟,拉拢多国抵制巴基斯坦主办的峰会,导致该区域合作机制彻底瘫痪。
之后印度为了孤立巴基斯坦,推出了 "环孟加拉湾合作倡议",但是成立了24年,一共就召开了4次峰会,达成的自贸协定至今未落实,可见印度就是徒有其表,对南亚缺乏区域领导力,没多少国家愿意买他的账,这也标志着印度替代方案的全面破产。
更不要说,这几年随着马尔代夫要求印度撤军,孟加拉国与印度交恶,印巴之间的仇怨随着印度撕毁《印度河用水条约》更深,再加上中巴的"发展红利"示范效应,其他南亚国家顺从大势,纷纷开始转向中国,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如果不是印度把南亚区域合作机制变成地缘斗争工具,激起地区内国家不满,也不会有中巴打造的新机制的诞生。
其次,这对印度的区域地位将构成非常大的冲击。
中国推动设立的新机制与南亚区域合作机制截然不同,坚持多边平等原则,同时经济与安全议题脱钩,决策机制遵从协商一致原则,这就给了这些南亚小国参与地区治理的平等机会,避免受到印度的打压。
目前该机制以中巴孟为核心引擎,斯里兰卡已表态加入,马尔代夫申请开展基建合作,而阿富汗也持开放态度,也就是说最终将覆盖整个南亚。
尽管收到邀请的印度大概率不会加入,但是离开印度照样转得动,这也算是中巴的高明之处,直接对莫迪政府打明牌。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中巴此举不是排挤和针对印度,欢迎印度加入就是明证,况且中国参与南亚事务之后,有助于为南亚国家提供一个新选择。
中国此举再次对外展示了,真正的区域领导力,终将属于能让邻国共享红利的国家,而非高举大棒的"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