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签字前,美国又变脸了,连出2招逼中国认栽,中方寸步不让

中美贸易协定签署前,美国连出2招逼中国认栽,分别是什么?美国继续调查中国履约情况,其中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日前,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多项成果共识,其中包括美国将暂停实施其9月29号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我国将暂停实施10月9号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共识虽然是有了,但双方并未签署贸易协定。对此,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宣称,中美贸易协定最早就会在最近这几天签署。然而,在中美贸易协定签署前,美国这边又变脸了,连出2招妄图逼迫中国认栽。

首先这"第一招"还是关税,贝森特声称,"美国已经设立了一个标准,如果世界其他国家不纷纷效仿,他会觉得意外,目前中国的出口商品正涌向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其他国家已经对中国征收关税或正计划这样做"。这话什么意思?说得简单点就是,美国已经在对华关税问题上制定了标准,并且这个标准不仅得到了多个国家的支持,而且它们已经开始照做了。说白了,美国就是想继续拉拢盟友在关税问题上对付中国。

其次,美国的"第二招"则是继续调查中国是否遵守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中美达成的贸易协定。之前,有美媒就指出,特朗普政府准备在10月31号至12月1号期间,就中国未能遵守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签署的贸易协议条款启动调查一事公开征求意见,并在12月16号举行听证会收集更多证词。为什么特朗普政府认为我国没有遵守之前的贸易协议?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协议里有一条内容是要求我国在两年内额外采购约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以重新平衡美中贸易关系。

当时正值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期间,物流受阻严重,继而导致采购目标没有完成;其次是因为美国政府最先没有履行自身义务,对华实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等措施,这严重扰乱了中美正常贸易与投资活动。现在特朗普政府又想以此为借口对我国展开调查,这不就是在恶意甩锅、倒打一耙吗?在这一点上,我国必定是寸步不让的。10月30号,中美两国元首刚举行完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美国却还想着继续调查中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美贸易协定的履约情况,这只能说明美国在经贸关系上的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行径依旧存在,其行为本质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通过不断施压来试图在中美经贸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另外,美国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炒作此事,至少释放了以下几点信号:第一,这可能是特朗普政府为了应对美国国内政治压力,通过展示对华的"不妥协"姿态,来平衡其在经贸协议达成后可能被攻击为"对华软弱"的政治风险。所以他们才想出继续调查中国履约情况这一招,以此证明特朗普政府在维护美国利益方面的态度,从而巩固自身的政治基础;

第二,这可以看做是美国谈判策略的一种延续,特朗普可能就是想通过制造一种"持续的不确定性",让中国始终处于需要应对美国下一步动作的被动状态,以此来为后续的每一轮谈判占据有利位置。不排除也是为了在后续的谈判中抛出新的议题,将其当做一个谈判筹码,逼迫中国在其他领域做出让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第三,这其中大概率也有特朗普在战略竞争方面的考量,通过不断的调查评估,向中国和国际市场传递一种信号,即美国将严格审视并定义经贸互动规则,任何与美国的经贸互动都必须建立在美国认可的"合规"框架下,以此来维护美国自身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第四,特朗普政府的这一行为再次暴露出了其单边主义的本质,不仅无视我国在落实协议方面的努力,同时对自身违反协议的行为视而不见,其做法已经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对国际贸易秩序的公然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