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拟向美国采购至多100亿美元军备,"特朗普不会'出卖'我们"
选前就几度斥台湾"抢走"美国芯片生意、点名台湾交"保护费"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调门不降,放话将对台湾芯片征收100%关税。岛内政商人士日前赴美试图打通关系,却被曝收效甚微。2月17日,路透社引述三名"消息人士"说法称,为赢得特朗普政府的支持,台湾当局正探讨向美国采购数十亿美元军备。
报道还声称,尽管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影响了岛内对美国新政府对台立场的"乐观情绪",但台官员从特朗普政府处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迹象"。按照显然和台当局内部有联系的、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的说法,台当局不认为特朗普会"出卖"台湾利益,同大陆方面达成"重大交易",而是更关注对半导体加征关税。
据介绍,这批军备价值预计在7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将包括岸舰巡航导弹和"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等。"如果少于80亿美元,我会感到非常惊讶。"一名"消息人士"说。
报道称,台当局还计划提出一项特别防务预算,用于优先采购精确制导炸弹,升级防空系统、指挥及控制系统,为后备部队购买装备,以及发展反无人机技术。
据"消息人士"称,台当局此举旨在向美国表明台湾致力于防务。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特朗普胜选后,也有台匿名官员向外媒放出风声,称台湾已由非正式渠道向美国提出军购要求清单,以展现台湾投资自身防卫的"决心"。岛内学者当时预估,订单总金额可能超过150亿美元。
对于路透社17日的最新报道,美国白宫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台当局防务部门则拒绝就军购发表评论,只表示正致力发展防务,"任何能实现台军建设目标的武器装备,都会列为招标目标"。
2024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湾岛周边组织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习 视觉中国
中方一向坚决反对美国以任何方式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武器。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此前表示,美方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违背其领导人不支持"台独"的严肃承诺,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朱凤莲指出,"台独"分裂行径和外来干涉是台海和平最大威胁。我们要求美方立即停止武装台湾,慎之又慎处理台湾问题。正告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以武谋独"是自寻绝路。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岛内评论:特朗普想"做大"台湾牌
在台媒看来,特朗普对于"保卫台湾"一事一直态度冷淡。早在去年7月,还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的一句"要美国提供保护,台湾应该付钱",就引发岛内哗然。这导致台积电股价下跌2.37%,市值瞬间蒸发约160亿美元,新台币也贬至两周低点。
就任美国总统后,特朗普1月27日对共和党众议员发表演讲时也再次提到,他计划对台湾地区生产的芯片征收关税,以促使芯片制造商在美国境内设立工厂。特朗普警告,拟议税率可能高达100%,企业要想规避,"唯一方法"只有回流美国建厂。
本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将对美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并再度点名台湾"抢走"美国的芯片生意。"我们希望这些业务能回到美国。如果不把它带回来,我们会不高兴。"路透社称,这都让台湾感到不安。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又在一些动作中发出不同的信息。美国国务院日前被发现修改了网站上的"美台关系事实清单",删除了"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还强调美国与台湾地区在半导体等关键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声称美国"将在适当情况下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
路透社17日声称,尽管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影响了岛内对其对台立场的"乐观情绪",但台官员从特朗普政府处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迹象"。按照前述"消息人士"的说法,台当局不认为特朗普会"出卖"台湾利益,同大陆方面达成"重大交易",而是更关注对半导体加征关税。"消息人士"还称,在美国外交人事大变动中,"美国在台协会"现任会长谷立言得以留任,也是美国对台湾承诺的另一个"迹象"。
不过,岛内对此有许多不同看法。台湾铭传大学副教授杨颖超18日投书台媒说,岛内有声音认为台湾应继续紧密配合美国,以深化供应链合作,让台湾的经济利益与美国高度绑定,从而换取安全保障,故对于美国务院修改网站措辞,只需表示欢迎足矣,但相关说法恐怕是文不对题。
杨颖超指出,从美国与邻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关税纷争就可看出,特朗普所认的"理"是零和竞争,不是互利共赢,"在此观点下,连经贸与安全关系更紧密的加拿大与墨西哥都要被关税教训,台湾谈供应链共荣恐怕并非站在美国的'理'上"。
杨颖超认为,即使配合美国需求,成果也无法"外溢"到"保障台湾安全"。他表示,由于美国国力不如往昔,在近期对外事务的处理上,特朗普更注重"因势利导",即让美国利益最大化,这往往意味着牺牲更弱方的利益,像是最近乌克兰就被排除在美俄和谈之外。他分析,美方网站修改什么内容不重要,"这恐怕只是美国务院放出的外交迷雾,让人看不清特朗普对待弱方的真实想法"。
在台湾时政评论员王炳忠看来,特朗普此举意在低成本"做大"台湾牌,"对大陆毫发无损,却已足够逼台湾'感恩戴德'加紧纳贡"。他17日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准备和中国大陆谈判的起手式,'台湾牌'成了特朗普拿来交易的筹码,也就是台湾已上了人家中美谈判的'菜单',这对台独会是好事?"
王炳忠补充,前任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务院网站也曾修改涉台表述,但下个月就又改了回去,"至于新增的那段文字,才是大有玄机,说是要'两岸人民都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这不正好打脸台湾不分蓝绿的政客都爱说的'台湾前途由台湾人决定'?"
"台湾对美依赖越重,美方要价就越多"
就在特朗普威胁对台湾芯片征税之后,台当局经济部门上周派代表团访问华盛顿,试图与特朗普的核心圈子建立联系。但据三名知情的美国官员向美国《纽约时报》透露,这一努力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台当局同特朗普政府的互动很有限。有美国前情报官员认为,此前"挺台"的一些美国政客并未进入特朗普新内阁,这很能说明问题,表明台湾在某些方面押错了宝。
作为对特朗普威胁的回应,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14日还召开安全高层会议,称新一年将优先推动以下三大工作:提高防务预算,让其达到生产总值(GDP)的3%以上;持续推动安全法制改革,应对大陆的"统战";以及与盟友合力打造所谓"全球民主供应链",提出"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
这一表态很快引发担忧。"赖清德所谓的三大应对策略,究竟是保护台湾的坚实防盾,还是不得不缴纳的保护费?"联合新闻网14日发表社论质疑,在"不对称作战"成为主流的今日,台湾一味增加硬件投入,且不见得买得到想要的军备,是否真能有效提升台湾的防御能力。
"此举是否会加剧台湾对美军事装备的依赖,进一步丧失自主性?"联合新闻网写道,"面对美方的予取予求,3%恐怕还不见得能让特朗普满意,何况按照之前美方的主张是希望台湾将国防预算拉高到占GDP的5%。"
按照台湾政治大学财税系教授陈国梁的计算,如果防务预算要达到GDP的3%,即约7500亿元新台币,就要再增加1000多亿元新台币。陈国梁14日分析,这势必排挤其他施政资源,产生副作用,且无法创造对内经济效益。国民党"立委"赖士葆则警示,台湾防务预算"未来会逐年上升,这是可怕之处"。
"人民应该反思赖政府作为是否符合台湾利益。台湾固然必须跟美国谈,但要认清的是,我们对美依赖越重,他们的要价就越多。"杨颖超警示道。台湾《中国时报》此前分析,台湾要促进两岸民间的"善意累积",才更有底气与特朗普谈判。杨颖超也认为,台当局在对美谈判前,先与大陆达成一定程度的交流,才是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布局,"问题是,民进党政府愿意这么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