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突然改了口风,几天前,他在华盛顿还在鼓动美国对抗中国。几天后回到马尼拉,面对菲律宾民众,他却收起了强硬口吻,转而大谈和平,仿佛变了一个人。那么,究竟哪边才是他的心里话?未来菲律宾又将走向何方?
近日,马科斯访美与特朗普会谈,当面提及中国问题时,特朗普直接表态称,不介意马科斯和中国"处好关系",甚至还强调中美关系"挺好"。马科斯一度显得尴尬。但他随后仍旧不断提及所谓的"保卫主权""面对南海威胁",希望借此换取更多美国支持。然而,特朗普口头表示欢迎,转身却宣布对菲律宾征收19%关税,仅象征性减税1%。马科斯一番"示好",换来的却是冷处理。
于是回到菲律宾的马科斯,马上改变了口风。当地时间7月28日,他在国会发表了任内第四次国情咨文,这是菲律宾史上最短的一次,仅70分钟。他没有再提中国,只说菲律宾将"与所有人为友,不与任何人为敌",并强调要巩固与盟友的关系。他还感谢美国帮助菲律宾现代化军队,称菲律宾"亏欠"美国,但只字未提中国,这和几天前在美国打"中国牌"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
表面上看,马科斯是变得谨慎了,避免再挑起对抗情绪。但实质上,他在演讲中话里有话。比如说面对"新威胁"时,要"保持克制和耐心",这话虽然没提中国,但暗示很明显。他对国内民众讲和平,对外界却释放强硬信号。这种策略的出发点,很可能是为了稳住国内民心。
而就在他发表演讲的同时,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则公开表示,将把国家防务重点从国内转向外部。他明确称,菲律宾将"坚定抵制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这种说法,和马科斯国情咨文中的"克制和耐心"明显不一致。有分析指出,菲防长的表态,传递出一个信号:马科斯政府虽然不敢在国情咨文中直接提中国,但实际政策并未改变。只不过是换了说法,降低了刺激性。
再把镜头拉回美国。马科斯与特朗普会谈期间,曾试图将贸易与军事安全捆绑起来,希望借助军事合作,换取美方在贸易问题上让步。但特朗普明确拒绝这一设想,美方只看经济利益,军事盟友不等于经济优惠。
美菲关系虽然紧密,但现实告诉马科斯,美方并不愿为菲律宾牺牲太多经济利益,尤其在特朗普一切以"美国优先"的情况下。菲律宾想捆绑军贸一体,被美方明确拒绝,这无疑是让马科斯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美国,更不能主动站在中美之间做"挑衅者"。这一点,马科斯也算是被上了一课。
事实上,中方早有言在先,外交部发言人已明确表示,美菲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也不应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这句话其实就是给马科斯提了个醒:搞小圈子对抗中国,是非常危险的。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发展,不希望东盟内部因外部势力介入而陷入对立。
这也解释了为何马科斯回国后,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口风发生变化。他知道,在国内问题多、外部压力大的背景下,不能再激化中菲矛盾。至于菲律宾的未来,还得看马科斯究竟能否真正看到国家利益。美国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并非没有代价。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南海地区的和平,直接关系到菲律宾的渔业、能源开发和安全稳定。若一味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后果可能是南海局势持续紧张。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马科斯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影响深远。尤其在中美博弈的当下,一步走错,影响的不只是自身政权的稳固,更可能影响菲律宾未来数十年的国家方向。马科斯应该想清楚,菲律宾要的是和平、发展、繁荣,而不是一个用来配合域外势力遏制邻国的跳板。而这,恐怕才是真正值得他在下一次国情咨文中交代清楚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