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60年出生的农村老人熬到现在终于可以享福了。对于50年代到60年代出生的农民朋友们来说,现在也差不多六七十岁了,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是最辛苦的,经历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60年代又是饥荒年,平时没有吃的喝的,还没有穿的,他们当时经历过计划生育超生罚款,但是熬到现在也算是苦尽甘来了,晚年的养老也不用发愁了,该享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农村很多1950年1960年出生的老人来说,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退休这个概念。我听村里老一辈的人们说起当时的农村家庭房屋简陋,到下雨天还经常漏雨,没有电器设备,用的是油灯照明。很多人小的时候,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饿的时候只能上山挖野菜或者吃树皮。长大以后只能干苦力,在建筑队或者去县城里干临时工,因为没有接受过多的教育,没文化,只能干又累工资又少的活儿。所以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民们来说是没有退休这一概念的,只要能干的动,就会一直埋头苦干,挣钱养活家人。可以说那个年代的老人们经历的苦难比我们走过的路都多。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现在农村老人们,在待遇方面也是越来越好,养老金每年都在上涨,这几年关于老人们的福利政策也越来越多,还有代表提议,让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免费医疗,我听村里很多老人都说现在的生活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所以现在的农村养老政策对这些老人们来说真是有福了,而且农村人注重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从这就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农村老人都是指望子女养老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很多人宁愿冒着被罚款被拆房子的风险也要超生的原因。年轻的时候多生就是为了老有所依,如果一个家庭的子女多,以后就能分担不少父母的养老压力。我们村里有几位80多岁的老人都是六七个子女,平时都是轮流去子女们家住,这样不仅减小了子女们的负担,自己的晚年生活还有所保障。
其实人老了以后唯一的心愿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吃饱穿暖,子女们可以时常在身边陪伴就是享福了,所以我们做子女的一定要多抽出时间去陪伴父母,不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空虚寂寞,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