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特朗普又"演"了一出椭圆形办公室的政治伏击戏码。主角不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而是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在媒体镜头前,在满屋记者与助手的注视下,在一场本应聚焦"经济合作"的双边会晤中,特朗普突然命令:关灯、放电视。早已布置妥当的大屏幕上,播放起一段南非黑人反对派领袖高喊"杀死布尔人"的激进片段。

一瞬间,外交场合变成了政治审判厅,新闻发布变成了舆论战场。布尔人,即荷兰裔南非白人群体,特朗普此举,明摆着就是对拉马福萨的公开羞辱,意图制造轰动,将南非描绘成一个"正在种族灭绝白人"的国家。拉马福萨的访美努力,也瞬间陷入尴尬与火药味之中。

这不是一场常规会晤,而是"特朗普式外交"的惯用套路:利用极端素材制造压力,利用媒体聚光灯操控叙事。白宫变成了个人舞台,国际事务成了国内选战的道具。和当年泽连斯基被特朗普逼得愤然离场一样,这一次,拉马福萨则成为另一位"被定罪"的外宾,只因特朗普要向其右翼选民展示"我在替白人说话"。

但现实很快打脸了"种族灭绝"的夸张说法。数据显示,2024年南非共发生26,232起谋杀案,只有44起与农业社区有关,其中农场主仅8人遇害。主要受害者仍是南非黑人群体。特朗普无视这些数据,只抓住极端个案,并将其政治化、种族化,为的不是真相,而是情绪动员。

这类言论在极右翼圈层中早已流传多年,白人至上主义社群将南非土地改革描绘成"对白人系统性压迫"的阴谋,特朗普及其盟友则将之搬进了主流政治话语。他所营造的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带有偏执色彩的"白人受害叙事",是极端保守政治的最大资产。

拉马福萨试图阐明南非土地政策的历史背景。他指出,黑人虽占人口超80%,却仅拥有4%私有土地,这一结构性不公源于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土地改革是在宪法框架下推进的公共政策。但特朗普粗暴打断:"你正在从人们手中夺走土地。"拉马福萨回应:"我们没有。"但这一回应很快再次被打断,特朗普摆出一沓A4纸:"你看看,死亡、死亡、死亡。"

拉马福萨此行原本意在缓解双边紧张,争取稀土和能源项目的经济合作。他在白宫表明态度:"你们的经济体比我们大得多,但我们在关键矿物上可以合作。"特朗普全程几乎不予理会。

拉马福萨还特别带来三位南非白人同行,包括农业部长和两位高尔夫球运动员,明显是想传递"族群共治、政治包容"的形象,也暗示南非白人并未遭"灭绝"。这点,特朗普同样选择性忽视。他不惜当众打断对方发言、渲染极端内容,就是为了制造一场舆论爆点,把一次外交活动变成一出保守选民"情绪燃料"的政治秀。

媒体注意到,这场火药味十足的会谈中,特朗普所展现的外交风格越来越具有羞辱性与操控性。他不再在意制度、规则与对等,而是精心设局,用剪辑视频、煽情词汇、攻击性语言,将会谈对象逼入"舆论陷阱",以展示"美国的强势与道德优势"。

这次"对白人命运"的愤怒,不禁引发另一种沉思。如果特朗普真那么关注"种族杀戮",为何在加沙问题上一直缄默?过去一年,加沙已有超过5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妇女与儿童。按特朗普"打印照片展示"的方式,这些照片能铺满整个白宫办公室。他是否同样愤怒?是否也在追责?答案众所周知。

这正是美国外交的双重标准:当受害者是白人,愤怒值拉满;当受害者是巴勒斯坦人、伊拉克人,甚至是非洲人,则统统归于"可接受的代价"。这不仅是一种赤裸的外交歧视,更是白人中心主义在21世纪的延续。

特朗普此次在白宫的表现,无意中揭示了当代美式霸权的一个深层逻辑:他不在乎事实,不尊重外交规则,不追求对话结果。他只在乎掌控叙事,只在乎塑造强者形象,只在乎政治自我推销。他要的不是合作,而是屈服;不是交流,而是表演。

拉马福萨的应对值得注意。他穿着笔挺西装,全程保持克制、沉着应对。他很清楚,特朗普不在乎真相,只在乎镜头。他没有爆发,也没有陷入被激怒的陷阱。他不是弱势国家的求援者,而是一位深谙西方霸权语言的非洲总统。这是一场不得不应付的鸿门宴,是对全球弱国领导人面对"强权外交戏码"如何自保的现实教材。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当特朗普正沉浸于展示所谓"白人危机"的同时,NBC记者突然提问他关于卡塔尔赠送专机的风波,特朗普勃然大怒,试图将对方驱赶出场。拉马福萨打趣:"我可没有飞机送你。"特朗普回应:"要是你送,我也会收。"这场插曲,意外揭示出一个事实:在这个舞台上,什么都可以拿来表演,哪怕是羞辱、是外交、是人命、是事实。

这是特朗普式政治的本质,操控、煽动、表演、征服。在白宫的灯光下,不是探讨合作的谈判桌,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以"美国优先"为名义的政治真人秀。而那些进入这个舞台的外国领导人,面对的不是谈判对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制造戏剧效果的"表演家"。

谁说外交不可以娱乐化?在特朗普时代,一切皆可打包为剧本,只要能赢得掌声,只要能制造对抗,只要能服务于权力。拉马福萨遭遇的,不过是这出剧本最新一幕。而这部剧,恐怕还远远没有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