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山猫】

据台媒近日报道,台"陆军司令部"向民间企业公开征求"可移动式(原文写作"可携式")无人机反制系统",该项目征求书是在本月19日由台"陆军司令部通资处"发布的,当中提出了8项主要规格条件。

报道称,根据征求书中的规格条件要求,台军方希望该系统包含被动探测、反制系统,能够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作为操作平台,具备干扰和欺骗式接管"一、二级"无人机的能力,可以反向探测到无人机操作手位置,同时预留设备扩展升级能力。根据上述能力,在城市作战环境中实现定位、切断无人机控制链路并接管,以及构建基于无人机序列号的白名单电子围栏,无许可无人机进入报警等功能。

(资料图)美国安杜里尔公司生产的一种典型的便携式无人机干扰设备

台军方还要求该系统体积小、轻量化、能够使用军用车辆装载移动、安装简便能够快速建立侦测防护区;同时具备防潮、防水、防震、防摔、防尘、防盐雾以及防锈等特性,适应台岛和各外岛气象环境;还需要具备远程监控、自检功能,操作简单,1至2人可以完成架设、启动作业。要求书中还规定,系统应配备至少1块可拆卸式电池和充电器,电池续航不短于(含)8小时,可外接110v至220v民用电源,在此条件下连续运行不小于(含)24小时,不能对台军通讯、数据和电子设备造成损坏,也不能对台军及其可能盟友的无人机造成干扰等等。

此前,台军曾针对其关键设施、金马外岛等地区的需求,计划自2022年起采购232具无人机干扰枪,目前该采购案仍在持续实施中,但这些手持式干扰枪仅能用于对抗多轴式无人机、穿越机等小型遥控无人机进行人力手动干扰,难以实现全时、全向的防护,也无法与更大型的无人机进行对抗,其作用相当有限。

(资料图)台军"官渡地区指挥部"士兵正在使用无人机干扰枪

去年9月,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曾表示,台"防务创新小组"已经和美军方国防创新部门(the Defense Innovation Unit)进行了对口深度交流,主要聚焦于"无人机系统"、"反无人机系统"等领域。该小组正是顾立雄在其上任之后宣布模仿DIU所成立的,其目的是"投资成熟科技项目",以在台海确保所谓"不对称作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