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一挑三,将自己逼入绝境,中国主动递出请帖,尊贵客人抵达

据环球时报消息,"印度正掀起消费者驱动型外交浪潮。"印度和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后,印度贸易商和民众开始抵制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以反对两国在冲突中"支持巴基斯坦"。但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缺乏经济影响力,抵制很难对这两个国家造成有效的打击。此前,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社交媒体上声援巴基斯坦,他表示,土耳其非常重视巴基斯坦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赞扬巴方在解决争端时优先考虑对话与和解。阿塞拜疆外交部则发表声明,谴责针对巴基斯坦的袭击,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莫迪(资料图)

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就因为这俩国家力挺巴基斯坦,印度立马开启暴走模式。贸易商联合会号召全民抵制土耳其苹果、珠宝,旅行社下架两国旅游线路,连大学里的学术交流都叫停了。可数据一查就露馅--土耳其对印出口只占外贸0.64%,阿塞拜疆跟印度年贸易额才200万美元,这抵制搞得跟行为艺术似的。

彭博社记者问道:一位印度军官声称,在近期印巴冲突中,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防空和卫星图像支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方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中方十分重视中印、中巴关系,始终秉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发展同所有周边邻国关系。印巴局势紧张以来,中方一直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呼吁印巴两国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升级。我们支持和欢迎印巴实现停火,愿继续为实现全面持久停火、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莫迪(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印度将矛头指向中国,既是对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迎合,也是为掩盖经济困境和施政无能的遮羞布。正如专家所言:"当军事行动无法兑现承诺时,渲染外部威胁便成为凝聚内部共识的廉价工具。"印度将巴基斯坦深化与中国合作归咎于"外部干预",却忽视了自身长期对巴施压的恶果。从克什米尔争端到水资源争端,从边境对峙到外交孤立,印度的"霸权思维"迫使巴基斯坦寻求稳定的战略支点。中巴合作是主权国家基于共同利益的选择,而非中国"操控"的结果。

因为印度本身就缺乏经济影响力,所谓的抵制不仅不会对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造成有效打击,反倒会在国际上给自己树敌。至于中国跟印度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进一步紧张。就在莫迪四处找茬转移责任的时候,我们突然递出一张请帖,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已在19日晚上开启访华之行,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行程,但双方要谈的话题很多也很深入。除了继续巩固中巴关系,印巴矛盾的后续处理以及地区局势的和平稳定,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有记者提问,中方如何评价当前的中巴关系?对此访有何期待?中方表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两国高层交往和各领域合作密切。中方愿同巴方以此访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强战略沟通协调,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莫迪(资料图)

鉴于危机并没有完全化解,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紧急访华,或许是寻求进一步化解印巴危机局势。一是寻求国际支持。二是寻求中方给予更加充足的支持。三是寻求中方为巴基斯坦的经济稳定提供帮助。现在因为印巴冲突发生而导致了融资渠道的受阻。因此,达尔来华寻求在经济和贸易领域深化合作,可能是其此行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