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了超过两年半,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良好还是即将陷入全面崩溃,外界一直众说纷纭。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康斯坦丁·索宁日前发表文章,认为克里姆林宫的经济政策虽然能在短期内维系战争,但从长期来看,这将给俄罗斯的长期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不仅让俄罗斯人生活恶化,也让子孙后代蒙受损失。

文章开头指出,无论是证明俄罗斯经济存在强韧性,还是预测其即将崩溃,都能找到大量支持的证据。虽然俄罗斯的财政状况确实不佳,军费的暴涨不可持续,但经济远未到崩溃的地步。

如果普京想继续打下去,经济可能并不是他最担心的问题。有些人希望通过经济崩溃推动普京结束战争,却严重低估了国家在逆境中调整的能力。

索宁指出,在西方的全面制裁下,俄罗斯的战争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减少社会福利支出。俄罗斯的军费支出同比暴涨了70%,明年还将继续增加近28%,占总支出预算的近40%。

作为代价,社会福利支出被削减了10%。换句话说,俄罗斯人愿意牺牲他们的经济利益,为俄乌冲突做出物质贡献。

经济学家索宁还指出,GDP数字本身并不能直接反映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是否下降。因为进口不计入GDP,而进口替代的生产计入GDP。

当一个经济体迅速与国际贸易脱钩时,GDP无法完全反映当地民众的真实情况。另一种资金来源是通过借贷。

尽管俄罗斯政府在国际信贷市场上难以获得贷款,国内融资也面临困难,但克里姆林宫通过改变90年代建立的市场制度来增加收入。

例如,通过实施法律和行政措施,阻止西方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不友好国家的企业在退出俄罗斯市场时,必须以半价出售资产,并向俄罗斯政府支付15%的退出税。

最近有消息称,俄罗斯打算将退出税从15%提高到40%。如果西方企业以半价出售资产并支付40%的退出税,它们将几乎失去在俄罗斯的所有投资。

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外国公司从俄罗斯撤出导致俄罗斯财政收入减少了1400亿卢布,约合15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去年的1165亿卢布。

普京去年七月亲自下令将两大西方品牌达能和嘉士伯的在俄资产收归国有,而喜力的在俄资产则以低廉价格出售。这三家企业当时没有关闭在俄业务,而是忙于谈判出售,但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他们有能力随时让这些企业血本无归。

高额退出税固然是一种创收手段,但索宁认为,通过强制手段限制外国企业退出并随意将其国有化,对市场制度的逐渐侵蚀才是克里姆林宫借用未来的方式,这也是他们埋下的定时炸弹。

索宁的观点提供了看待俄罗斯经济的新角度。不论是越打越有钱论,还是俄罗斯崩溃论,实质上都是短期解读。能源价格上涨,俄罗斯就越打越有钱;能源价格下降,俄罗斯崩溃论就甚嚣尘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俄罗斯当前的市场经济架构是在90年代建立的,基本上是学习西方的那一套。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经济紧张或不稳定已成为一种常态。克里姆林宫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避免对乌宣战、全面动员,以及采取更严厉的战时经济政策,以尽可能维持正常经济活动。

但随着战火蔓延到俄罗斯本土及财政状况愈加紧张,克宫的这种谨慎态度或策略还能维持多久?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