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猪价又跌了!
如果你是养猪户,看到最近的价格走势,心里是不是开始犯愁了?
2月11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跌到14.38元/公斤,这个数字已经明显低于春节前的水平。
更扎心的是,从河南到广东,价格普遍下调0.1-0.2元。
一边是猪价跌得让人心慌,另一边市场上的五花肉还稳在11块一斤。
到底问题出在哪?
接下来,我用最通俗的语言给大家分析,并教你如何应对这波行情寒冬。
先说个现象,大家可能都有感受:春节期间,猪肉消费刚刚升温,结果没过几天就开始降温了。
这几天,不少规模养殖场的出栏节奏加快,加上市场消费处于"假期疲软期",猪价支撑力不足,直接导致行情进入下行通道。
再结合目前生猪存栏量高、出栏压力大的情况,这波行情还会跌多久?
我的判断是,短期内继续回调,最低点可能会在13元/公斤附近。
那具体来看,全国情况有什么差异呢?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东北地区目前算是一个"异类"。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里散户出栏积极性不高,肥猪价格依然坚挺。
比如黑龙江的成交均价是14.8元/公斤,辽宁和吉林也维持在15元左右。
主要原因是当地中大猪存栏量有限,散户普遍在"挺价"。
但这种"高价"能撑多久?
一旦规模养殖场的供应量增加,东北的价格也难保稳定。
反观中东部和华南地区,跌幅就比较明显了。
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规模养殖场出栏量明显增加,价格普遍下调0.1-0.2元/公斤。
例如,河南牧原的外三元跌到14.15-14.2元,而山东温氏稳定在14.7元,但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感受到供大于求的压力。
华南的广西、广东,虽然猪价稍微高点,但也挡不住下跌趋势,广东外三元15.4元也只是勉强稳定。
看到这里,养猪户们最关心的问题来了:是不是要赶紧出栏,避免更大亏损?
我的建议是,先别慌,稳住阵脚。
以下几点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你:
1. 合理评估存栏猪的出栏体重
如果你手里的猪已经达到了120公斤以上的出栏标准,而且存栏压力较大,那可以考虑适时出栏,避免后期行情继续下跌导致亏损加剧。
但如果你的猪体重还在110公斤以下,不妨再观望几天,等待价格稍微企稳再做决定。
2. 关注大集团的出栏节奏
像牧原、温氏、新希望这些大企业,往往对市场行情的把握比散户更敏锐。
如果你发现这些大集团开始大规模加速出栏,那多半意味着短期内价格还会继续下探。
这时候,散户一定要灵活调整自己的出栏计划,避免被动挨打。
3. 关注3月份的消费回暖信号
为什么这么说?
根据往年的行情规律,春节后猪价一般会有一段低迷期,但进入3月份后,随着消费市场逐渐恢复正常,价格可能会有小幅反弹。
所以,如果不是资金压力太大,可以适当控制出栏节奏,等待行情好转再出手。
4. 把握"二育猪"的市场机会
如果你认为当前价格实在太低,不妨考虑将部分猪转为"二育"。
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饲养成本,但可以延缓出栏时间,在3月甚至4月行情回暖后获得更高的收益。
当然,这种操作适合资金压力不大的养殖户,具体还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
最后提醒大家,养猪户们一定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今年的猪价可能不像往年那样有大幅度的上涨行情,更多会呈现"窄幅波动"的局面。
所以,除了关注行情走势,还需要在饲料成本、养殖管理等方面精细化运营,降低整体成本,才能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