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中断对沙特的访问回国,他一口咬定此事的主导者是巴基斯坦,先是发出强烈谴责,又于23日对巴方采取驱逐外交人员,关闭边境口岸,截断共享水源等措施。
巴方有匿名官员认为,此次事件完全是"不真实"的,印度是借此机会挑起印巴冲突。
印度没有任何回应,双方于24日突然交火。虽说巴基斯坦不怕和印度打仗,但是,印度截断水流这一举动让巴勒斯坦大片农业区陷入无水可用的局面,导致巴方很被动。
万般无奈,巴方向中国发起了求助,48小时内两次喊话中国。
恐怖袭击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巴基斯坦向我国提出了什么请求?
印度下了狠手
24 日深夜双方火后,冲突进一步加剧,从昨天晚上到今天凌晨2点,两国士兵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交火。
但离奇的是,双方都做出一副"不是我先动手"的姿态。尤其是印度,他的表现更让人起疑,印度军方称:巴基斯坦军队突然向印方哨所扫射,印军无奈反击。
印度的急切解释让人觉得这是莫迪政府在欲盖弥彰。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官员做出回应,他强调:我们没有主动攻击,印方是公然的违反停火协议。
既然开打,谁先动的手已经不重要了。
毕竟,印度将恐怖袭击的罪名安在了巴基斯坦头上,在莫迪政府看来,他们是占理的。凭着"占理",印度给了巴基斯坦"重击"。
4 月 23 日晚,莫迪宣布,立即停止印度河水共享,直到巴基斯坦 "可信且不可撤销地" 放弃对恐怖主义的支持。
印度河灌溉了巴基斯坦超过1600万公顷农田,养活着巴基斯坦2.4亿人口,
断流后,土地干涸,庄稼绝产,水力发电停摆,电力枯竭,工业瘫痪,巴基斯坦农业研究机构官员特称:
我们的水资源体系,从来没有为不可预测性做出防备。
灾难不只是此。
4 月 26 日,印度开启杰赫勒姆河上游水闸泄洪,大坝下游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河水暴涨, 50 多个村庄被淹没, 112 人死亡、4300 人流离失所,农田损毁面积达 12 万公顷,洪水过后,霍乱开始蔓延。
面对印度的损招,巴基斯坦很被动,于是向我国提出了请求,希望中国为巴基斯坦讨回公道。
巴基斯坦的请求--印度或自导自演?
4 月 26 日,巴基斯坦财政部长穆罕默德・奥朗则布称:
我们不得不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将现有的本币互换额度增加 100 亿元人民币。
巴基斯坦这个请求是在防患于未然。
毕竟,如果印巴冲突升级为战争,其美元资产可能被冻结。此外,巴基斯坦卢比在持续贬值,但如果增加了人民币互换额度,巴方便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确保货币稳定性。
对于我们来讲,这个请求是好满足的,因为这是对合作伙伴必要的帮助,不违反国际条令,此外,这也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但第二个要求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 4 月 27 日接受俄罗斯卫星社采访时称:
我们建议对此次克什米尔恐袭事件展开调查,但应该有中国和俄罗斯的参与,西方也可以参与,调查组能证明莫迪总理是否撒了谎。
此话说明,巴基斯坦非常信任中国,而且,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极高的国际地位,巴基斯坦希望借此提升调查的国际认可度。
这让我们很为难。
毕竟,克什米尔主权始终存在争议,我们一贯主张该问题应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平解决。此外,我们不会干涉他国内政。
冲突一开,我们首先要确保中方人员在巴安全,而非参与调查。一旦介入,不排除被"有心国家"扣上干涉他国内政的帽子。这个问题是我们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打破。
实际上,巴方的第二次喊话已经暴露出了袭击背后的疑点。
从目前的情况看,印度并没有拿出任何证据证明恐怖袭击是巴基斯坦所为。而巴基斯坦喊话的底气很足,如果真是巴基斯坦干的,他不会傻到主动请求国际调查组进驻。
恐怖袭击后,从开火到断水,印度把这一切做的"井井有条",仿佛早就准备好了似的。
这一切太巧了,跟曾经发生在中国的一事件有太多雷同。
1937 年 7 月 7 日晚,日本谎称士兵丢失,要求进宛平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双方代表共同调查时,日军突然包围宛平,开始射击。这就是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
当年的侵华日军是做好了十足准备,再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开战。
如今的印度用恐怖袭击为由,不加调查的,不让国际社会相信"师出有名"的,便展开对巴的"水源灭绝",短短几天,计划有条不紊。
巴勒斯坦别的底气,印度拿不出证据,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恐怖袭击是印度在自导自演。
作为深入合作的合作伙伴,我们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不会去干涉他国内政,这一点,是我们的原则。
我们呼吁印巴保持克制,不要使冲突扩大化,毕竟,只有和平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