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十月初七是"立冬":
立冬,乃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冬季之始。斗柄指西北,黄经达225度,公历每年11月7至8日交节。古籍有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生机渐收,万物闭藏,天地静穆。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正待春回大地之时,为万物复苏蓄积生机。
立冬既至,秋意未尽,寒风却已凛然。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冬,十月节。"秋末冬初,黄花犹带露,红叶满阶。初冬阳光和煦,岁月沉香,天地一片静美,蕴藏生机,以待春回之日。
古代,人们将立冬分为三物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寒气渐盛,江河初结薄冰。正所谓"秋冬之交,水凝为冰",此时寒意渐深,天地渐入静默。
二候,地始冻,阴气更盛,大地结霜上冻,渐显冬日肃杀之态。古人云"地冻则藏,万物休养",大地正为春日回暖蓄力。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时野雉匿迹,而水中大蛤肥硕。古人误谓雉化为蛤,乃冬时奇象,亦显万物冬藏之意。
今日,农历十月初七是"建日":
今日11月7日立冬,按古代历法,明天为甲辰年、乙亥月、乙亥日,农历十月初七,在十二建除中是"建日"。
建日是"凶日",有啥说法?
古有择吉口诀云:"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意指十二建除日分为"黑道凶日"与"黄道吉日"。其中"建、满、平、收、闭、破"为凶日,民间称之"黑道",多宜避事。
"建日"乃黑道之首,意指开端。古人视此日具风险,气场强烈,恐有不顺之象,故多事宜避。俗语云:"建日不顺,少行大事",此日不利启程、建造等诸事。
今逢农历十月初七,为"建日"凶日。民俗言"建日易损,宜慎行",此日气象刚烈,宜谦慎收敛,择吉避凶,静待时机。
今日,农历十月初七是"重日":
今日11月7日立冬,按古代历法,今日为甲辰年、乙亥月、乙亥日,农历十月初七,在传统风俗是"重日"。
今日乙亥日,又是重日。
古籍《天宝历》载:"重日者,阴阳混合于亥,阳起甲子顺行,阴起甲戌逆行,至巳、亥而同,故曰重日。"即巳、亥二日乃阴阳交汇之象,此时磁场混沌,气场波动。今日恰逢乙亥,又逢重日,正是古人眼中的忌日。
立冬遇重日,天地气息变化初起,阴阳未稳,万象潜藏。古语云:"立冬四不做,做了不顺心。"此言即告诫立冬慎行,天地相感,静守为宜,以待气场清明,顺势而行。
故,今日立冬,恰逢"凶日",最不能做这"4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1、剧烈运动
立冬节气将至,气爽风凉,昼夜温差骤变,寒气渐侵。中老年人宜慎于剧烈运动,过量耗损反致体虚,古人云"动静相宜,劳逸结合"。故静态锻炼尤为合宜,可养身而不伤体。
冬晨天寒,宜待晨光乍露再行运动。晨雾易滋疾,阳光下方显益气驱寒。散步、太极、瑜伽等静态活动,既能调息,又防寒湿侵袭,养得一份安稳,亦保得一身和气。
情志亦须恬淡,少求多安,古人有言"神气内收,利于养藏"。立冬肃杀之气易使人触景而生感,抑郁随之。此时,适宜亲友相聚,欢娱解忧,振奋精神,固守内心之和。
故立冬之日,调身亦调心,内外共养,正所谓"冬藏精气,春归元阳"。保持温和静逸,于自然中循序而动,守得"天人合一"之境,乃冬养良方也。
2、频繁洗澡
立冬之日,古人常以香草沐浴,寓意洗去秋尘,迎接冬藏。《西湖游览志余》有记载此俗,虽有保洁之意,然冬寒料峭,水凉气冷,若洗澡过频,恐失正气。中老年人尤应谨守温养,不宜扰动阳气。
冬季天寒,空气干燥,频繁沐浴不仅损耗阳气,亦伤皮肤屏障。古书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意思是冬天万物闭藏,正气不宜轻泄。故此时洗澡须适度,以免寒气入侵。
立冬节气里,昼夜温差变大,中老年人宜隔日或两日一浴,沐浴水温须暖,避寒于未然。顺应四时以养身,静待春回,方得"长乐未央"之意。
3、晚睡早起
这是因为进入冬季后,天气越来越寒冷,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来"养精蓄锐"。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如果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不足,容易损耗阳气,导致精神不足,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冬季温度低,很容易生病。
4、盲目进补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是盲目进补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有些人认为多吃补品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但是如果不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要进补,会导致身体负担加重,甚至出现副作用。
因此,立冬期间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和需要进补,不要盲目跟风或过量进补。大家最好在进补之前,先去问问医生,对家人针对性的进补,而且进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胡乱进补,这样反而容易吃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