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执掌少林三十八年,将一座破败古刹打造成全球知名文化IP,让少林功夫走向世界,如今一纸官方通报,却将这位"CEO方丈"拉下了神坛。

挪用公款、侵占资产、个人戒律问题,曾被视为少林代言人的释永信,如今因罪名缠身,戒牒被注销,他三十八年的方丈之路,戛然而止。

一根藤上七个瓜,方丈这根主藤一晃,挂在上面的瓜也跟着摇摇欲坠,释永信的倒台,牵连出的,是一长串和他有过交集的名字,其中最显眼的,就是那些从少林寺走出去的明星。

释小龙。

他两岁入少林,是释永信亲自赐名的徒弟,他爹陈同山和方丈更是交情匪浅,他那红遍大江南北的童星路,就是释永信亲手点亮的。

《笑林小子》里那个奶声奶气却拳脚生风的小和尚,是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只可惜,长大后的释小龙,星光黯淡了不少。

如今师父倒了,这棵曾经为他遮风挡雨的大树,未来还能庇护他多久?外界的担忧和猜测,像潮水一样涌向他。

王宝强

王宝强是个更有意思的样本,他不是方丈正儿八经的徒弟,却因一部电影《少林寺》,八岁就跑去山里当了俗家弟子。

那段日子,天不亮就挑水、砍柴、扎马步,吃的苦比念的经还多,心里就一个念想:练好功夫,拍电影,出人头地。

少林寺的这段经历,是他"草根逆袭"故事最坚实的底色,没有这段苦,就没有后来《盲井》里那个生猛的新人,更没有《天下无贼》里那个傻得可爱的"傻根"。

如今这潭水浑了,他和少林寺的这层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他是该站出来划清界限,还是念着旧情一声不吭?无数双眼睛都在等着看他的表态,这对他而言,无疑是场考验。

吴建豪

少林寺的门槛,踩过的人远不止他们俩,还有吴建豪,2004年的时候,他要拍摄香港题材的影视作品,于是前往少林寺学习武术。

与王宝强一样,也是以俗家弟子的身份,他还有有一个法号"延来",从少林寺出来之后,吴建豪还是一直在健身,几乎不间断。

傅华阳

傅华阳也曾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还参加很多少林文化相关的宣传工作,而哪个火遍大江南北的影视剧《少林寺传奇》也是他主导的作品。

除此之外,他导演的其他作品也大多数都是武打片,常常在拍摄期间,他亲自当演员们的舞蹈动作陪练。

当然与少林寺有关系的不止他们,还有被派去英国开馆授徒的释延孜,甚至还有来自非洲的"黑人武僧"释延麦。

这张关系网,织得又广又密,也恰恰证明了释永信这些年,是如何将少林的文化触角,伸向了各个角落。

人会倒,少林寺不会

人会倒,但"少林寺"这三个字,是世界文化遗产,当方丈的个人形象和这座千年古刹紧紧捆绑在一起时,他的倒下,必然会让这块金字招牌蒙上厚厚的灰尘。

公众的审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苛,人们不禁要问,我们今天谈论少林,谈论的到底是什么?是拳脚功夫,是禅宗祖庭,还是一家拥有"少林"商标的大公司?

当一个文化符号过度依赖某个"代言人"时,风险就埋下了,代言人一出事,符号本身也会跟着摇晃,这或许是少林寺,乃至所有类似传统文化产业,都必须面对和反思的。

好在,剥离了个人光环,文化本身的力量才会更清晰地显现出来,这场风波,与其说是释永信一人的危机,不如说是给所有依赖"个人IP"的传统文化行业敲响了警钟。

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靠的绝不是一两个"大师"或者"掌门人",而是完善的规则、透明的机制和源源不断的人才。

把武术回归体育竞技,把文化回归教育传承,让从业者凭本事吃饭,而不是靠着某个名头行走江湖。

路要走得远,终究不能只靠一个人背着所有人走,风暴中心的少林寺,现在最需要的,可能不是喧嚣的议论,而是真正沉下心来的思考。

如今新的住持已经已经走马上任,不知道他能不能带领少林寺回归原本的初心,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