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全面取消"仅退款"等不合理限制, 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直播电商领域案件!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大......
据央视新闻,国务院新闻办今天(8月22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国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准入把关作用,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决定,对冷轧带肋钢筋、安全帽等6种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调整后,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增加到14类27个品种。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等15种产品纳入CCC认证管理,目前CCC目录内产品共计17大类106种。
同时,通过制定出台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指导生产和销售单位对质量安全风险实施清单式管控,有效解决企业在管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中"不懂、不会、不准"等问题。
对133万余家企业285万余批次产品开展监督抽查。持续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力度,累计召回汽车3647万辆、消费品3467万件。
图片来源:中国网
开办餐饮店时间减至15天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总局不断优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围绕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
推动开办餐饮店、企业信息变更、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等"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办餐饮店时间由37天减少至15天,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3.7亿次,累计使用6亿多次,切实便利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发布实施《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授权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企业登记效率。
市场监管总局:督促全面取消"仅退款" 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案件
据央视新闻,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平台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过去五年中,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虽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流量优先、算法滥用、竞争失序等潜在风险也影响了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坚持管促结合、刚柔并济,维护网络交易秩序,净化网络市场环境。
把规矩"划清楚"。把握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的平衡点,构建促进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交易执法协查暂行办法》《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等规则,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配套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规则。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行业自律。
对乱象"出重拳"。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共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查处涉网类案件10.5万件。突出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加大违规行为监测处置力度,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直播电商领域重大案件。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解除"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等不合理限制、提升收费合理性和透明度,要求外卖平台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建良好生态。
将服务"送上门"。出台《关于推动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引导平台完善合规管理机制。围绕重大活动及"6·18""双十一"等重要时段,发布合规提示,引导平台规范促销经营行为。试点向平台提供政务数据比对服务,帮助平台有效拦截、及时清退违规主体。常态化开展与平台、商户、外卖骑手、主播等各方主体的沟通交流,听诉求、给指导,让监管更有温度。
我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 中国标准海外影响力持续增强
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技术规则。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着力在标准更快、更优、更强、更开放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平均研制周期由36个月缩减到16个月左右。
去年以来,制定实施《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具等重要标准,让更新换新的生产设备和消费品更智能、更绿色。
"十四五"期间,新发布国家标准1.3万余项,国家标准总数已达到4.7万余项。
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的比率超过57%。实施新产业标准领航和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发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2400余项,让新领域新赛道有新标准。新修订的粗钢能耗限额标准实施后,可实现年节能1000多万吨标准煤。
出台安全生产、消费品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500余项,今年上半年,新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148项、新发布106项,同比分别增长131%和58%,燃气用具、电动自行车等一批重要标准先后出台实施,新修订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提升到E0级,达到全球最严要求。
另外,"十四五"期间,我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采用国际标准6900余项。中吉乌、中老、印尼雅万高铁等8个铁路合作项目建设使用中国标准,中国标准海外影响力持续增强。
出台质量融资增信措施 助3万家企业获贷款超2000亿元
据央视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全国27.9万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面向中小微企业组织开展质量素质提升等活动,对200余万家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参与提升行动的小微企业年度营收平均增长9.7%。出台质量融资增信措施,帮助3万家企业获得贷款超2000亿元,为企业质量改进升级注入了源头活水。
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组织实施质量强链十大标志性项目,完成精度计量测试、先进检验方法等146项攻关任务,4200家链主企业、25万家链员企业积极参与,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增强了产业链上下游稳定性和可靠性,重点产业质量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