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有没有人和我们这些怕热的人一样,最关心三伏天啥时候到来?不瞒你们说,对于我们这些不太喜欢夏天的人来说,熬过三伏天,就等于把整个夏天都熬过去了,等待我们的都是凉爽的日子。所以在每年,就很关心入伏的具体时间?伏天共有多少天?提前准备什么,才能更健康更科学的应对酷暑难耐的三伏天?而2025年三伏天,马上就要来到了,今年的三伏天到底是几号入伏?伏天有多少天?今年的三伏天会不会创下历史记录?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防护?
我们都知道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每一伏为10天,一共30天。而有些年份有闰中伏,那么就是总共40天。无论是看公历还是农历,每一年入伏的时间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三伏的计算方法比较特别:夏至三庚入头伏,立秋一庚入末伏。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日期。天干的数字有10个,依次配一日,每隔10天轮回一次: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然后再重新从甲日开始。
"三庚",就是从夏至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数起,过20天,到第3个庚日,就是入伏日,也就是初伏的第一天。而今年的夏至时间是6月21日,第1个庚日就是10天,按照推理,今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7月20日(较晚)。
而入伏的天数,和中伏的关系比较大,因为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有10天和20天的区别,而中伏的天数和夏至到立秋的庚日有关系,夏至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当年中伏就有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则中伏有20天。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较早(8月9日),导致中伏仅为10天,所以导致整体三伏天缩短,从而创下近10年最短的记录。
具体时间表如下: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
8月19日正式出伏,标志着炎热三伏期的结束。
民间有"秋包伏,热得哭"的说法,末伏在立秋后,"秋老虎"可能更凶猛。
三伏养生必备防护指南:
饮食:多喝绿豆汤、薏米粥,少吃冰饮(伤脾胃)。
运动:选清晨/傍晚,避免正午暴晒。
空调:别低于26℃,避免"空调病"。
情绪:按揉内关穴防"情绪中暑"。
掐指一算,还有4天就要入伏了,2025年伏天一共有30天,过完三伏天,凉爽的秋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