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6 日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今年的主题是 "从科学到全球行动",旨在强调科学发现数十年来为保护臭氧层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地球的臭氧层正在恢复,2024年臭氧层空洞比近年来要小,有专家说地球臭氧层有望恢复到20世纪80年的水平。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臭氧层到底是什么,也有很多人不了解臭氧层对大家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帮助,其实臭氧层的作用可大了,今天就好好的聊一下带着大家认识。
咱们头顶上有层看不见的 "保护伞",就是臭氧层,它能挡住太阳里伤皮肤、毁庄稼的紫外线。
要是这层伞破了,出门晒会儿太阳都可能增加得皮肤癌的风险,地里的麦子、蔬菜也长不好,河里的鱼虾都得遭罪。
可上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发现这把 "伞" 上出现了 "破洞",罪魁祸首是当时到处在用的氯氟烃,这东西常见于喷雾罐、冰箱和空调里,一旦飘到天上,能在大气里待上几十年,一个劲儿破坏臭氧。
发现问题后,全世界没闲着,1987 年,各国坐下来签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约定分阶段停用氯氟烃。
像欧美这些发达国家,1996 年就彻底停了,咱们国家 1991 年加入后,也一步步淘汰,到现在已经少用了 60 多万吨这类物质,占了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还多。
这么多年下来,效果挺明显,世界气象组织去年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比前些年小了,深度也变浅了。
但别高兴太早,氯氟烃 "活" 得太久,就算现在不用了,南极每年春天还是会出现臭氧空洞,要想让它彻底消失,还得等四五十年。
更让人揪心的是,现在保护这把 "伞" 的难度又增加了,德国有位叫格罗斯的科学家,专门研究大气,他团队最近发现,南极冬天某些区域的氯化氢浓度年年下降,以前的模型根本算不出这种情况,后来给模型加了新的化学反应才弄明白。
这说明咱们对大气的了解还不够深,而现在不少国家开始砍研究经费,美国就减了大气研究的钱,有些监测卫星到了年限要退役,新的还没跟上,地面上的监测站也快没钱运转了。
要知道,当年臭氧空洞能被发现,全靠英国科学家在南极测了三十年数据,现在监测跟不上,万一再出啥新问题,可能都发现不了。
好在保护臭氧层这事,早就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了,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本身是学化学的,能看懂科学家的研究,力挺《蒙特利尔议定书》,帮着推动了全球合作。
现在更得这样,科学家不光要搞研究,还得把成果变成实在的建议,各国也得接着掏钱支持监测,别让好不容易好转的臭氧空洞再恶化。
咱们普通人也能出份力,买冰箱、空调时选无氟的,少用喷雾型的日用品,这些小事凑在一起,就是保护头顶那层 "保护伞" 的大力量。
地球就这一个,臭氧层破了没人能独善其身,从科学家发现问题,到全世界联手解决,这条路证明了只要大家信科学、肯行动,再难的环境问题也能慢慢变好。
未来四五十年,咱们接着守好这把 "伞",让子孙后代也能安心享受阳光,这才是真正的 "为地球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