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气温逐渐升高,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气温甚至接近或达到40℃,让人感受到来自炎炎夏日的炙热感,有种提前体验三伏天的感觉。俗话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全年之中最热的时间段在三伏天,如果你觉得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要和三伏天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这的老人常说,"早入伏雨绵绵,晚入伏热死牛",这句俗语有何含义?今年几号入伏?是早是晚?不妨做个了解,早做防备。
今年几号入伏?
"夏至三庚数头伏",三伏由头伏、中伏、末伏组成,入伏的日子便是头伏的第一天,要从夏至交节的第三个庚日数起。
今年夏至交节为2025年6月21日,翻看老黄历查询相应的干支纪日,我们便可得知,这一天是我国古代干支纪法里的辛酉日,再往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庚寅日,这一天为7月20日,因此这便是今年入伏的日子,即2025年7月20号入伏。
在头伏、中伏、末伏这三伏中,头伏、末伏每年各为10天时间,中伏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这就要提到古人推算三伏的口诀,"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要翻看老黄历去数庚日。
由此,我们便可以得知今年三伏的具体时间表,在这里也整理了一份详细的给到大家:
头伏:2025年7月20日至年7月29日
中伏:2025年7月30日至8月8日
末伏:2025年8月9日至8月18日
今年的三伏共有30天,中伏属于"短中伏",只有10天,因此和往年相比,2025年三伏持续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今年入伏,是早是晚?
从阳历日期来看,每年入伏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一般集中在7月中旬,但在农历日期中,受农历闰月等因素的影响,入伏日期相差会比较大。
有些时候是农历五月入伏,有些时候却是农历六月入伏,因此在我国民间便有了"早入伏"、"晚入伏"的说法。农历五月入伏属于"早入伏",农历六月入伏属于"晚入伏"。
2025年7月20日入伏,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六,很显然是"晚入伏"。那晚入伏都有哪些说法呢?我们可以借助农谚来做个了解。
"早入伏雨绵绵,晚入伏热死牛"
早入伏雨绵绵
这前半句的意思是,如果入伏时间比较早,农历五月便入伏了,那就预示着这一年的降雨较多,特别是三伏期间,雨水充沛,连绵不断。
晚入伏热死牛
这后半句的意思是,如果农历六月才入伏,属于晚入伏,那就预示着三伏期间天气会非常热,"热死牛"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来形容高温天气带给人的感受,就跟蒸户外桑拿一样。
在老祖宗看来,"早入伏"预示着夏天雨水多,降雨会带走地表的一部分热量,让人觉得没那么热,而对庄稼来说,此时农作物进入了生长关键期,需要充足的雨水来灌溉,适量的降雨有助于农作物生长。"晚入伏"则说明雨水较少,因此气温会比较高,一方面让人觉得很热,另一方面发生"伏旱"的概率会变大,影响到庄稼的生长。
今年为"晚入伏",从老祖宗的经验来看,整个三伏期间气温会比较高,雨水也可能较往年减少。不过,如今的天气变化要比以往更复杂,这些老一辈的经验能否适用于现在的天气,我们只能交由时间来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