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一条路,带动一方富",在广大农村地区,道路硬化是关乎民生福祉、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大事。然而,在四川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办青龙村10组,一场长达十年的修路"持久战",却让村民们心力交瘁,满心期待化为无尽失望。

青龙村10组有一条长约3公里的毛坯公路,这路就像村民心中的"刺",十多年来一直未得到硬化。每到下雨天,整条路瞬间变成"泥水潭",泥泞不堪。小车根本不敢在这路上行驶,面包车和三轮车也时常"中招",因路面打滑而翻车的事故时有发生,村民出行安全毫无保障。孩子们上学、老人们就医,都在这条烂路上艰难前行,村民们对硬化这条路的渴望愈发强烈。

为了改变出行困境,村民们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决心。2014年,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每位村民慷慨解囊,集资600元用于公路硬化。然而,8年过去了,路依旧没有动工的迹象,村民们的钱仿佛"打了水漂"。2022年,村民们再次响应号召,每人又出资1000元,两次集资总共约30万元。这笔钱,饱含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硬化路的期盼。

但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去世的村民还要按半个人头出资。比如2022年每人出资1000元时,去世村民的家人还得为其出500元。这种规定,让村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修路的热情也在一次次失望中逐渐消磨。

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村民们多次派代表去询问相关部门。2024年初,代表们得到的答复是下半年动工硬化,村民们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可到了下半年,又说2025年上半年动工;上半年再问,又被告知今年下半年会开工;前段时间去问,相关部门又表示要等明年。一次次的承诺,就像肥皂泡一样,轻轻一戳就破,村民们的心也渐渐凉了。在这10年的等待中,有10位村民带着对硬化路的期盼离开了人世,他们至死都没能看到这条承载着全村希望的路修好,这成了村民们心中永远的痛。

面对村民的质疑,街道办给出了回应:尚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原来,这条公路总造价约300万元,村民集资的30万元和交通部门每公里25万元的补助(共75万元),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还有200万元的巨大缺口难以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