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特朗普掌控加沙,为的是这条"走廊"?

直新闻:特朗普提出美国要接管加沙,不允许巴勒斯坦人居住,受到各国反对,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陈冰:特朗普关于加沙的立场,可以用"加沙狂言"来形容。虽然他说美国接管加沙是为了重建加沙,希望加沙有一个安稳的环境,但他要把巴勒斯坦人赶出加沙,且不允许他们回来,是赤裸裸的新帝国主义思维,是公然侵害巴勒斯坦主权的想法,挑战了国际秩序的底线,所以遭到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盟友的强烈批评。

德国总理朔尔茨说,"这是可耻的丑闻",是违反国际法的。英国驻美大使曼德尔森说,实现中东的和平与安全,英国仍将"两国方案"视为明确目标。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认为,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关于加沙的建议,可以忽略不听。他强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将加沙人民从他们永恒的家园驱逐出去。沙特、约旦等中东国家,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加沙计划不仅侵害巴勒斯坦的主权,而且会把巴以冲突的不稳定传染到其他国家,给中东各国带来经济负担、社会不稳定和安全威胁。他们也都重申了对"两国方案"的支持,愿意为中东和平和巴勒斯坦建国而做出努力。

日本媒体批评特朗普"接管"并"长期拥有"加沙地带的言论,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傲慢至极,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英国媒体说如果美国"控制"加沙地带,将威胁到航运业,也门胡塞武装将在红海再次活跃起来。而哈马斯立即作出反应,决定暂停人质交换,给加沙和平带来新的麻烦。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接管"加沙、驱逐巴勒斯坦人的想法,是违背国际法、侵害他国主权的新帝国主义思想,国际社会是难以接受的。

直新闻:在受到国际社会批评以后,特朗普仍重申美国将控制加沙,那么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考虑?

特约评论员 陈冰:特朗普之所以坚持美国要控制加沙,要把加沙打造成国际滨海城市,主要目的大概有三个:

一是把巴勒斯坦人驱逐出加沙,就意味着把哈马斯彻底赶出了加沙。在美国和以色列眼中,哈马斯就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中间。把巴勒斯坦人赶出加沙,以色列就相对安全了,加沙的重建也安全了。

二是把俄罗斯、伊朗的影响力从中东驱逐出去,特别是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一线,从而让美国控制这条运输线。在美英的军事支持下,以色列已经消灭了哈马斯的有生力量,对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予以致命打击,且让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倒台,等同于控制了叙利亚。通过控制加沙,驱逐巴勒斯坦人,美国不仅能对中东国家施加更大影响力,还可以进一步压缩伊朗的影响力,孤立无援的伊朗可能在核设施和石油出口上,向美国低头。

三是美国控制了加沙,增强了在中东的影响力,就可以实施"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计划,进而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2023年9月,美国和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在G20新德里峰会期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准备建设"印度-中东-欧盟经济走廊",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效率,加强粮食安全和供应链,加强经济联系和地缘战略合作,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

在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导致这一计划搁浅。但现在的特朗普政府,似乎对控制这一交通要道很感兴趣。他对格陵兰岛的兴趣,反映了他对新兴北冰洋贸易路线的战略立场;他对巴拿马运河的执着,凸显了他对控制海上咽喉的信念。同样,他敏感地意识到要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就必须控制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也许,这才是特朗普政府掌控加沙的真正目的。

直新闻:英国驻美大使已经改口了,说特朗普的加沙设想是一个"有趣的想法",美国和英国需要共同努力,那么您认为其他相关国家也会妥协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特朗普几天前提出"接管"加沙,人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国际法原则脱口反击,甚至觉得他在信口雌黄。但特朗普再次重申时,人们又觉得必须认真对待。英国驻美大使的改口,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特朗普的执政方式,带着明显的专制色彩和胁迫手段,你不听我的,不支持我的计划,我就要制裁你,比如通过增加关税等手段。英国驻美大使改口时,总不忘说一句"美国不会对英国增加关税的",显然他也是有点怕的。那么别的国家还会妥协吗?现在不好说。

特朗普马上要见印度总理莫迪,那就让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讨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看印度对特朗普的"加沙狂言"怎么表态。现在特朗普已经对钢铝产品加征进口关税,还宣称要加征"对等关税",不排除一些国家为避免关税,可能向美国妥协。我们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美国有意要扶持印度,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替代国。莫迪赴美前也着手下调关税,至少计划下调十几个行业的关税,以避免被特朗普政府要挟。不排除美国会以关税为要挟,要求印度支持美国控制加沙,推进"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建设。

很可能的情况是,在特朗普的要挟下,欧洲国家也会作出妥协,支持特朗普的中东战略计划,当然美国也可能作出妥协,允许巴勒斯坦人在加沙重建后返回,或者不驱逐巴勒斯坦人。这需要我们密切观察,特朗普是美国总统,但不是中东的总统,更不是世界的总统,他的能量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