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克什米尔枪击案的爆发,印巴边境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印度直接将航母开至巴基斯坦门口,大量调兵前往印巴边境,更是撕毁维系数十年的《印度河水条约》,南亚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虽然各国都在呼吁印巴和平解决矛盾,但从目前印度最近透露出的三个信号来看,冲突仍旧没有缓和的余地,甚至会愈演愈烈。

到底是哪三个信号预示印巴关系会不断交恶?我国在印巴矛盾中,又会表明怎样的态度呢?

印巴局势的走向

表面看,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是两国的导火索,但根据巴基斯坦的说法来看,这次恐怖袭击事件都是印度早有预谋,为了正当发起战争而自导自演的"假旗行动"。

虽然恐怖事件的结果还没搞清,但印度却接连做出了几个大动作,其中以撕毁了印巴维系数十年的《印度河水条约》最为恶劣。

巴基斯坦的杰赫勒姆河

要知道,印度河水关乎巴基斯坦上亿民众的生计,断水之举无异于釜底抽薪,对巴基斯坦的民生造成了重大影响。

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恐怖事件的发生正好在美国副总统万斯拜访印度时发生的,很多人都觉得策划恐怖袭击事件的人就是想趁此引起美国注意,从而给印度撑腰反恐。

在双方各执一词下,无疑透露出事情并不简单,眼看结果还没有水落石出,印度就急于向巴基斯坦展开军事行动,无疑让整起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至于第二个信号,则是莫迪决定不出席俄罗斯的阅兵,而是由国防部长辛格代替前往庆祝,很多印度媒体都猜测这是在克什米尔枪击案的严峻背景下,被迫做出的决定,也表明印度可能正紧锣密鼓的筹备报复措施。

至于第三点信号,就是印度在5月7日突然对巴基斯坦境内的9处"反恐目标"实施了打击,已经率先向巴基斯坦采取军事措施。

袭击画面

而巴基斯坦则透露已击落印度6架战机,其中包括"阵风"和苏-30MKI,事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还声明如果不是保持"克制",至少有10架印度战机会沦为残骸。

被击落的印度战机

甚至在记者会上,夏巴兹还称印度为"懦弱的敌人",这无疑向国际放出了一个鲜明的信号:巴基斯坦根本不怕印度采取军事措施,也必定会强硬的予以回击。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接受采访画面

就在5月8日,巴基斯坦军方又称击落了印度12架无人机,再次亮明了强硬的态度。

如今印度国内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在去年国债就已达六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却显得捉襟见肘,原先寄望"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计划,进展也不顺利,不少手机生产线停摆,连富士康也调整了在印的生产布局。

也有人认为这是莫迪"有意而为之",毕竟在国内经济面临压力时对外制造紧张局势,不仅能转移国内视线,还能煽动民族情绪巩固执政基础。

再者印度素有"大国梦",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军事强权角色,此次冲突恰是其展示军力、炫耀肌肉的机会,调兵遣将、航母压境,总理莫迪更是赋予军方"完全行动自由",意在向世界宣告:

印度不容小觑。

莫迪

至于巴基斯坦,在近期也不断举行军事演习、试射导弹,摆出"不愿开战,也不惧开战"的姿态。

不过目前来看,巴基斯坦并不会落于下风,此事发生在中国周边,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

中国的准备

首先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与心血,绝不能任由战火波及。

这条走廊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瓜达尔港如今每日均有中国货轮进出,一旦区域冲突升级导致港口封闭,损失将难以估量。

中巴经济走廊

其次印度与巴基斯坦均为中国邻邦,漫长的边界线意味着一旦爆发大规模冲突,难民问题、恐怖分子渗透等风险将随之而来,直接威胁到新疆、西藏等地区的稳定。

据称数年前日喀则机场便已部署东风-17导弹,虽属常规部署,但也清晰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不容许任何人在中国家门口生事。

中国的立场向来明确:希望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中国既要充当"防火墙",防止战火蔓延至自身,也要扮演"定盘星"的角色,尽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的目标并非选边站队,而是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