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波兰内政与行政部长马尔钦·凯尔温斯基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因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举行"西方-2025"联合军演,波兰以所谓"安全考虑"为由,继续关闭波白边境口岸,而且是无限期关闭。这一下,把中欧班列的主干线卡死了。
要知道,中欧班列85%到90%的货物要经过波兰入境欧盟。马拉舍维奇口岸几乎就是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门槛,结果被波兰一关,300多列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光伏组件的列车直接滞留在白俄罗斯,整个供应链综合成本一下子涨了15%以上。欧洲铁路货运协会的估算也摆在那儿,这一举动可能冻结中欧贸易额高达250亿欧元。电商平台、汽车制造商、物流公司,几乎都得为波兰的决定买单。
这事本来有一个背景,就在不久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波兰,和波兰总统、外长一起会谈。双方还联合发布了官方文件,承诺要保障中欧班列的安全顺畅运行。波兰还当面拍胸脯说,会全力以赴为班列通行提供保障。结果呢?前脚还在和中国签文件,后脚就反悔,直接把口岸无限期关停。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不守信用。
波兰嘴上说是因为俄白军演导致局势紧张,但军演在9月16日已经结束。边境的紧张气氛可能存在,但把所有口岸一刀切关闭,还无限期维持,这种"安全理由"怎么看都太牵强。事实上,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政治算计。波兰作为美国在欧洲的铁杆盟友,经常扮演急先锋的角色。这次拿中欧班列当筹码,既是给中国下套,也是想通过给中俄制造障碍来表现对美国的忠心。
但问题是,波兰算计错了,中国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早就做好了多手准备。中欧班列是一条重要通道没错,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9月19日,中国宁波港就传出消息,已经在筹备一艘货轮,试航经由北极航道的新路线,准备开通"中欧北极快航",计划9月20日出发。中方的回应可以说是干脆利落:你波兰想卡我们,我们就直接绕过你。
这条北极航道为什么重要?因为它能直接连接中国东部港口和欧洲主要港口,比如英国费利克斯托、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甚至还有波兰格但斯克。航程能缩短到18天,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节省很多时间。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快的货物流通,对中国来说,也意味着不必再看某些国家的脸色。
波兰这回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一,它原本还能通过中欧班列赚过路费和物流收益,现在因为自己的操作,可能让中国和欧洲企业转向别的通道。第二,等北极航道跑顺了,中欧班列自然会被分流,波兰在欧亚物流中的地位将大打折扣。第三,它这种朝令夕改、不守承诺的做法,会让外国投资者心里发怵,谁还敢跟一个说变就变的伙伴长期合作?
这件事的影响不止在波兰,放大来看,中俄可能因此进一步加强合作,巩固对全球航道的掌控力。美国想通过盟友来牵制中俄,结果反倒逼得中俄走得更近。在北极航道的问题上,中国早就表态过,愿意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北冰洋沿岸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这条通道,保障环境和稳定。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随着气候变化,北极航道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重,未来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动脉。
从长远来看,这次事件可能成为一个分水岭,中欧班列固然会受到影响,但"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意味着中国和欧洲的物流格局正在被重塑。中国有能力,也有资源,去建立一个更有韧性的国际运输网络。而波兰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被边缘化。现实已经说明,靠单一通道无法保证安全,越是想通过掐断来控制别人,越容易让别人另起炉灶。波兰的这次操作,不仅让自己失去了信任,还意外推动了中国对新航道的开发。可以说,这是一堂很现实的地缘政治课。
可以预见,未来的国际物流格局,必然是多元化的。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不断推进新通道建设,不仅是为了自身利益,也是在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提供保障。从跨里海到北极,从南通道到铁海联运,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阻挠,都挡不住中国和世界的合作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