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在澳大利亚上市的达美乐披萨企业宣布将在全球关闭总计205家亏损门店。该公司是美国以外最大的达美乐特许经营商,持有该品牌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荷兰、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许经营权,全球运营超过3800家门店。

日本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地区,被关闭的门店有172家位于日本。

总部位于美国的达美乐,在海外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本地化程度较高。在中国市场,达美乐的经营权在一家名为 "达势股份"的公司手里。后者已于港股上市,截至 2025 年 2 月 7日收盘,达势股份股价为 83.20港元,较前一日上涨1.53%。

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达美乐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正处于上升势头。2025年1月,达美乐中国宣布,首次入驻沈阳、重庆、泰州等13座城市,并在新城共开设14家门店。

事实上,达美乐披萨在中国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从199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起,达美乐因为本土化程度较低,发展较为缓慢。直到2017年,达势股份拿下达美乐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换上了在麦当劳任职多年的CEO王怡和一批土著高管,做了一系列本土化改造后,达美乐才迎来了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达美乐已在中国大陆 39 个城市经营 1,008 家门店。在达美乐全球超21,000家门店的首30日销售排行榜中,达美乐中国门店在前30名中占据28个席位。并且,达美乐计划在 2025 和 2026 年每年新开约 300 至 350 家门店。

达美乐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它积极适应本土环境的转型举措,最为突出的是其外卖占比从95%下降到当前的46.4%,使得客单价从百元左右降低到83.6元。但日均订单量从2019年的128笔增长到了162笔,门店经营利润率也从4.1%涨到上半年的14.5%。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如 "接二连三"(每周二和周三比萨七折优惠)和"买一送一"等优惠,增强了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有效地提升了品牌黏性,赢得了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