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第一轮空战交锋结束。印度虽然损失惨重,但也获得了不少霹雳-15E的残骸。
▲霍希亚尔普尔的霹雳-15E残骸,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印度媒体报道,总共回收了3块。第一块发现于5月7日,印度媒体声称导弹残骸中包含部分尾部动力段和一小部分导引头。第二块发现于5月8日,印度声称包含导引头部分,火箭段也非常完整。随后印度宣布又获得了第3块,而它就更为完整了,印度声称推进系统、数据链、惯导单元以及导引头等所有的关键部分几乎非常完整。总结起来,虽然残骸的数量非常多,但基本上都集中于霍希亚尔普尔这一个地方。
从导弹序列号来看,就是P15E-12203023和P15E-12203039这两枚的不同部件。关于这些残骸是否泄密的讨论在网上非常火热,一部分观点认为它是未爆弹,部件完整。也有部分人则认为它们已经毫无价值了,只是空壳子。这里的假设是印度告诉了外界全部的信息没有隐瞒,但这种假设可能过于理想。根据小道消息,印度可能获得了一些关键部件但没有在网上披露,总之这些残骸已被送往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进行技术分析和逆向工程,可能分析出霹雳-15E的燃料热效率,制导算法、抗电子干扰水平等。当然印度自己玩明白的可能性不高,应当会求助美国或者其他国家,这对于破解霹雳-15E有帮助。
▲霹雳-15E部分残骸,图片来源:网络
霹雳-15E作为一款外贸导弹,一开始就想到了泄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会把霹雳-15的原版直接卖给巴基斯坦。我国科研人员在霹雳-15E身上隐藏了一些东西,比如150公里射程就跟原版差了一大截。这种射程上的差距很可能来自于固体火箭燃料的成分更差一些,或者是直接对点火算法进行了修改。中国过去在固体火箭燃料上并不强,也是不断摸索才突破了一些技术。制导部分霹雳-15E使用数据链+卫星,末段有一个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导引头,但这些技术管不关键的分人。美国也有Link-16数据链而且早已经通用化装备,卫星制导也不是什么秘密,90年代美国就在大规模应用。AESA雷达同样不是,总之要说美国破解还真没有太多值得分析的地方,印度另当别论。
至于双脉冲,这还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概念。这项技术最初用于战术导弹和航天器,从80年代开始转移到空空导弹领域的研究。当时雷神、洛马、NASA等都资助了双脉冲动力的空空导弹项目验证,到9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技术验证。
▲AIM-120D,图片来源:网络
一项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要走过概念讨论、技术验证、实际研发等等流程,耗费数几十年也是常事。但美国给人一种打游戏打着打着突然"掉线"了的感觉:原本在空空导弹领域,美国一直是全球公认的领先者,中国、俄罗斯都处于被压制的地位。但是曾经自己提出的概念如今却实现不了,反而被中国实现。而且近年来给人感觉美国突然在很多领域上走了下坡路,突然间就发展不起来。然而按照正常的逻辑和节奏,美国的AIM-120D应当是率先使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空空导弹,但到现在AIM-120D还没用上,这又是为什么?
外界推测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AIM-120D研发早,没有想着用。众所周知,AIM-120D是AIM-120C的改进版本,研发时间大致是2000年到2010年。当时美国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有一定的研究积累,但还并没有成熟到可以大规模量产的程度。彼时中国也没有霹雳-15,美国心态上也不急。第二,技术太复杂,美国不想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应用于空空导弹并不是动动嘴这么简单,燃料如何分段、隔板怎么设计、精确点火控制系统如何起作用,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技术。所以当时美国并不想在一款成熟的导弹上应用这么多新技术,这会导致实用能力下降,风险增高。
▲AIM-120D,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美国需要兼顾他国。AIM-120D在全球大量销售,卖给了美国的41个友邦。使用了新的技术后,这款导弹的成本将大幅度增加,还需要新的生产线。不仅增加了其他国家的购买成本,而且交付时间也会被拉长。如果不应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就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生产线进行局部升级。所以说到底,AIM-120D本身就是一款"过渡型号"产品。第四,美国不需要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AIM-120D在实战中大多使用高抛弹道,会爬升到一定高度后开始滑翔,这样阻力最小,射程可以被延长。同时F-15、F-16、F-22、F-35等全都已经定型了,如果大幅度修改AIM-120D,尺寸就可能发生大变化,导致对战机的兼容能力变差,甚至装不上。
还有一个军费问题:美国的军费"史密斯"专员捞走了不少,剩下来的钱还得平均分配到各种各样的项目上,结果很多都烂尾了,空空导弹能拿到的钱可能不多。美国长期都是"全球第一",很多事情放松了、不着急了,自然会被穷追不舍的中国赶上,这也是"人性弱点"。不过话说回来AIM-260才是美军现在的重点项目,如今看它应用双脉冲或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可能性非常高。这不仅是为了实战需求,也是为了"和中国争夺技术高地"。总之美国在这项技术上是有积累的,最终美国能拿出什么样子得AIM-260,也值得我们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