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下决心,要给印度核技术,中国练好"内功",就是最大底气

俄罗斯突然宣布,要向印度转让核技术,背后到底有何考量?又是否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俄罗斯"核巨头"--国家原子能公司CEO阿列克谢·利哈乔夫

根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核巨头"--国家原子能公司CEO阿列克谢·利哈乔夫透露,俄罗斯和印度在核领域的合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包括转让核技术。

一边是特朗普宣布要对印度降关税、一边是俄罗斯准备向印度转让核技术,莫迪一时之间,似乎又成了美俄争相拉拢的"香饽饽"。

对于前者,特朗普总是想一出是一出,一会儿一个新说法,前脚宣布降税、后脚就有可能威胁制裁,暂时作出缓和姿态,也是一种谈判技巧而已。

关键在于后者,俄罗斯为何选择向印度敞开核技术大门?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动作。

核电站内部构造

从俄罗斯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么做或许有两方面考量:

首先就是一本"经济账"。对俄罗斯来说,向印度转让核技术,绝非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破解内外困境、巩固战略优势的关键一步。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能源出口就遭遇重创,欧洲市场几乎关闭,能源领域损失了数百亿美元订单。

此时,核技术出口成了俄罗斯为数不多的"硬通货"。

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电力消费国,正喊出"2050年核电占比提升至25%" 的口号,并且计划拨款23亿美元来启动核能发展技术。

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不可错过的"蛋糕"。

印度总理莫迪

更关键的是,核技术合作并非"一锤子买卖",俄罗斯计划将核设备、燃料供应、后期运维,打包成 二三十年的"长期订单"。如果谈成的话,利润比一次性卖石油更稳定。

其次是一本"战略账"。俄印关系从冷战时期就打下基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种"特权伙伴"的地位。

此次技术转让,本质是对这种战略关系的"升级和加固",通过提供核技术这份拿得出手的"大礼",来巩固自己的"南亚伙伴",以免被美国挖了墙角。

可以说,俄罗斯这是想通过一招,实现"经济突围"与"战略固盟"。

下个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将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晤,双方团队赶在这之前,敲定核技术转让事宜,也是在为接下来的会谈铺垫成果。

莫迪和普京

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或许有不少人担心,俄印核合作会对中国造成冲击。

但从技术路线和地缘逻辑这两方面来看,这种影响更多是"间接的",而非"直接对抗性的"。

先看技术安全,有人担忧俄罗斯向印度转让技术,会间接影响中国的核电安全,但这种顾虑大可不必。

一方面,俄方此次转让的是"非敏感技术"--主要是小堆设计、涡轮设备等等,并未涉及浓缩铀、核燃料后续处理,等核心敏感环节。

而且印度所有民用核设施,都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技术扩散风险基本可控;

中国"华龙一号"核电站

另一方面,从地缘层面来看:俄印合作并不意味"选边站"。

俄罗斯一直奉行"分别合作"的策略:对中国,在能源、军事、科技领域保持高水平协作;

对印度,聚焦核能、军工等传统合作,两者并不矛盾。

而且在事关中印边界的敏感问题上,俄罗斯也从未偏帮任何一方,这次核合作也不例外--俄方的核心诉求是经济利益和战略突围,而非针对第三方。

接下来,随着普京与莫迪12月峰会的召开,俄印核合作细节,可能会进一步明确。

核电技术

但无论如何,中国的核心应对策略,始终是"练好内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自身的实力与稳定,才是应对一切变量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