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即将就关税问题展开会谈,在此之前,美国释放出诸多复杂信息。

美国对外宣称此次谈话是中国方面主动提出的,但中国商务部与外交部均坚决否认,明确表示此次会谈是应美国要求。与此同时,特朗普此前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与中国谈判的意愿,美国其他官员也指出当前高额关税不可持续。

然而,在确定双方会谈后,美国又宣称不会为谈判降低145%的关税,并且在宣布该消息之际,声称即将与一个"受尊重的大国"达成贸易协议。

从种种迹象判断,此次和谈大概率是美国主动推动的。既然如此,美国为何坚称是中国主动呢?这背后或许反映出美国"爱面子"的心态。

自4月2日美国提出对等关税后,面对中国的强烈反制,美国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此后不断加征关税,直至税率达到145%,仍未能迫使中国让步。在此过程中,美国不断暗示希望中国领导人主动致电,却始终未能如愿。

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一以贯之:若美国选择对抗,中国奉陪到底;若美国有意谈判,中国也敞开大门,但谈判必须基于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坚决反对霸凌行径。

经过长时间的僵持,双方最终决定会谈。种种信号表明,此次会谈是美国主动寻求的结果。既然如此,美国为何反复强调是中国主动要求会谈呢?特别是美国财政部长在接受采访时,面对主持人关于"中国是否致电"的提问,言辞闪烁、试图蒙混过关,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主动推动会谈的可能性较大。

此次会谈地点选在瑞士,而非中美任何一方本土。中国代表团赴瑞士还有其他事务,此次会谈属于"顺带"安排;而美国财政部长专程前往瑞士,目的就是参与此次会谈。

这一细节凸显出,首先,此次会谈是美国积极推动的;其次,中国对待此次会谈心态较为从容,而美国则高度重视;最后,美国多次表示希望缓和紧张局势,声称不想与中国"脱钩",只求公平贸易,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近期面临的压力或许比中国更大,但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放不下"面子"。

无论是一个电话还是明确的表态,对美国而言似乎都至关重要,这或许是为了给国内支持其政策的势力一个交代。毕竟,此前采取强硬措施后又选择妥协,在面子上确实难以接受。

然而,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当前"面子"并非关键,重要的是如何尽快为这场关税闹剧画上句号。既然这场闹剧由美国挑起,美国就有责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此次会谈中,美国迫切希望达成妥协的可能性更大,其心情也更为急切。

在中美两国即将会面之际,特朗普宣称即将与一个"受尊重大国"达成协议。但回顾以往,特朗普曾多次声称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国家主动寻求与美国谈判,却从未明确提及具体国家名称。

此次外界猜测对象多为英国,但即便对象是英国,考虑到美英特殊关系,这一协议的实际意义也颇为有限。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当前处境较为急迫,特朗普亦是如此。但他释放出这些前后矛盾信号的原因究竟何在?归根结底,还是"面子"作祟。然而,必须明确的是,在这场关税闹剧中,"面子"并非首要考量。这场闹剧持续下去,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对特朗普而言,中国派出代表团参与会谈已然是给予了一定"面子"。因此,抓住此次机会,推动关税问题取得重大进展,无论是对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失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