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欧已达成贸易协议,不论结果如何,也算是了却特朗普的一大心结。
毕竟,近几个月来,美欧就关税谈判一直僵持不下,特朗普屡次强调美国对欧盟存在的贸易逆差是损失,多次威胁欧盟要对其征收高达30%的关税,而欧盟这边自然无法接受,甚至不惜将矛头指向我方,来换取美国的关税让步。
随着8月1日美国威胁加征关税的期限将至,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只能赶在最后关头,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可问题在于,而特朗普所奉行的一直都是先打一棒,再给个甜枣的策略,从前到后,所谓30%的高关税实际上就是一个幌子,特朗普的真实目的就是在截止日期之前,让欧盟尽快同意自己的要求,而美欧达成了这份贸易协议,对欧盟来说究竟是是好是坏呢?
要知道,美欧达成的贸易协议中,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而且欧盟还要增加对美国6000亿美元的投资,并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不仅如此,欧盟还要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
可见,冯德莱恩百般央求关税降低的代价,就是欧盟要自掏腰包购买美国的商品,帮美国发展经济。
实际上,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之下,面临供应危机的欧洲国家对于能源问题高度紧张,时刻害怕断供,现如今,欧洲购买美国的能源产品,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此外,欧洲国家与美国在军事层面本就有着紧密的合作与安全绑定,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也符合双方长期的防务协作框架,这么一看这份协议看似对美欧双方而言,表面上不像是美国单方面赚钱,更像是双方互惠互利。
但要知道,特朗普从不做亏本的买卖,且有越南,日本做出让步在前,底气不足的欧盟势必也要有一笔大花销。
总的来看,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看似互惠互利,实则与美日贸易协议大差不差,只是欧盟涵盖的国家更多,在美国降低日本输美关税的基础上,日本需要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其中的90%利润归美国所有,而且日本还要向美国开放汽车,大米等农产品市场。
而欧盟也需要向美国开放其价值20万亿美元的市场,同时欧盟对美出口产品要被征收15%的关税,而美国输欧产品则能以更低关税,甚至是零关税进入欧盟市场,不难看出,这份协议的真实细节,完全是对美国的单方面让利,所以,美欧双方宣布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后,欧盟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而朗格不是冯德莱恩,面对冯德莱恩定下的协议,朗格当即火力全开,直接点明这份协议带有偏见,15%的税率看似带来了贸易关系的可预期性,但从整体来看,协议根本没有达成平衡,甚至对欧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长期伤害。
尤其是欧委会对美承诺的6000亿美元投资,以及大规模采购美国军事技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利于欧洲本土就业和产业发展。
可以说,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完全就是在倒贴钱,但冯德莱恩似乎永远都想不明白,与特朗普这种精明的商人总统打交道,不吃亏是不可能的,尤其在特朗普"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强盗逻辑下,欧盟不仅要应对内部成员国的分歧,还要顾忌俄乌冲突下对美能源和安全的依赖,只能吞下这份"不平等"协议。
而很明显的是,特朗普确实再一次"大赢特赢"了,而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除我方外,韩国、印度、巴西等国家还没有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再结合韩国与美国的关系错综复杂,可以预见的是,韩国的妥协也是早晚的事情,剩下的国家虽然目前态度强硬,但不排除特朗普采用针对日本与欧盟的方法,实现自身野心。
届时,美国一个个"解决"了这些国家,势必会一门心思将矛头对准我方,但特朗普要明白。我们先前的坚定态度不是摆设,如果美国再度卷土重来,我方不介意把之前的打法全部升级后再进行反击。
结合美国7月初解除多项限制禁令,且特朗普表示不久之后将来访,可见,美国之后就算针对我方,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大张旗鼓。
除此之外,美国与这些国家达成了贸易协议,也并非万事大吉,近期,越南突然表示并未完全接受美越协议条款。
日本方面也表示,目前尚未与华盛顿达成书面协议,而欧盟在敲定与美国的贸易协议后,内部不出意外的出现了分歧。
也就是说,特朗普"大赢特赢"的背后,只是这些国家在短期施压下的妥协,后续的协议推进,仍面临着不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