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盘中餐',是家长的'心头念',却成为某些人的'唐僧肉'。"近日,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校原校长赵孟锁截留、套取学校食堂420多万元膳食经费案的查处详情被披露,令人震惊与愤怒。

在赵孟锁担任校长期间,学校用于购买食材的费用总额为1072万多元,然而被截留、套取、挤占的食材费竟高达420多万元,占比约40% ,真正吃到学生口中的不足60%。调查发现,食堂实际食材供货商是赵孟锁的亲弟弟,食堂负责人也是其前同事,他们利用制度漏洞,上演了一出"家族式"腐败闹剧,虚报食材数量、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荤,结余食材库存去向不明等问题层出不穷。

校园餐,承载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家长的殷切期望,是教育环节中不容忽视的基础保障。这些贪腐行为,直接导致学生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无法获得充足、优质的营养供给,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从长远来看,更是破坏了教育的公平与纯洁,严重侵蚀了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对教育的信任根基。

为何专项整治、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人敢把手伸向孩子的"饭碗"?关键在于制度的漏洞与监督的缺失。在汾西二中事件里,学校长期收取学生固定金额现金餐费,再由食堂负责人转入监管账户,学生消费情况与餐费无关,资金管理缺乏透明与监督,给了不法分子暗箱操作的机会。食堂运营的关键岗位被校长的亲属和前同事占据,"近亲繁殖"使得监管形同虚设,利益输送轻而易举。

校园餐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命线",容不得任何侵占与挪用。要彻底斩断伸向校园餐费的黑手,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首先,要完善制度设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规范经费使用范围与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资金流向清晰、可追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省统一的校园餐信息化监管平台,以大数据分析实现动态监督管理。其次,要严格落实利益回避制度,对校长、后勤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实行轮岗交流,防止利益集团的形成。最重要的是,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贪腐行为,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还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加强廉洁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校园应是净土。期待各地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全面排查校园餐管理问题,完善监管机制,让校园餐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支撑,守护好下一代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