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美国总统乔·拜登将于当地时间2025年1月20日中午正式卸任,将权力移交给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如今回望,四年下来拜登的执政成效如何?接棒的特朗普政府又将如何处置这些政治遗产?
(一)
在美国,总统候选人竞选时的诸多豪言在执政后无力兑现的情况屡见不鲜,且施政阻力往往来自于政治结构内的相互掣肘,拜登政府也不例外。
比如,面对共和党的阻力,虽然《两党更安全社区法》已在枪支管控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由于禁止突击步枪的努力失败,拜登任内依然有大量民众在枪击事件中丧生,"更安全社区"的目标远未达到预期。
此外,拜登的竞选承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推翻特朗普的一些极端政策,这也成为其当选的主要助力。但当年许多为拜登投票的少数族裔选民可能很难想象,拜登在2023年甚至以资金已经拨付为由,继续修建美墨边境的"特朗普墙",并持续收紧政策以阻止非法移民。
(二)
相较内政,面对一系列国际冲突与动荡,拜登政府的对外政策制定更是举步维艰。
拜登于2021年1月上任,当年8月,美军从阿富汗仓皇撤军;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2023年10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巴以冲突爆发;2024年内,以色列与黎巴嫩、伊朗爆发系列冲突。
可以说,拜登任期开始后,世界局势的动荡程度达到了冷战结束后的巅峰,导致许多人2025年的生活已经和2021年的生活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面对接踵而来的危机局势,拜登政府一直缺乏应对办法。如今,拜登的继任者是一位公开宣称优先美国利益而非世界局势的总统,导致上述乱局完全看不到在美国主导下顺利解决的希望。
即便如此,当地时间1月13日,拜登在发表其任内最后一次外交政策演讲时,还宣称他的政府强化了同盟友伙伴的关系,并成功削弱了中国等"对手"的力量,成功地使得美国变得更强大了。但无论拜登如何尴尬地自我粉饰,他的外交遗产正如《卫报》所评价的:"如果这都能算胜利的话,那么许多美国人或许会难以想象什么样子才算'失败'。"
(三)
当然,无论是国内推行《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通胀削减法案》以提振经济、促进就业,还是在国际层面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并尽力修复与传统盟友的关系,拜登政府也履行了竞选时期的一些承诺。
但随着特朗普以巨大优势胜选,拜登已经部分兑现的承诺将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在许多人看来,特朗普毫无疑问将再次推翻拜登政府的诸多举措。以美国的盟友为例,无论拜登政府之前"裂痕修复"工作成效如何,面对一位能够公然宣称"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是个好主意"的新任总统,这些修复工作在盟友们眼中早已前功尽弃。
话说回来,与拜登一样,无论特朗普竞选时放出了多少狠话,他第二任期内的政策落实也同样会被多方势力牵绊。
美国两党间这种无休止的互撕,根本上源于美国引以为傲的分权制衡机制被过度使用。
三权分立以及两党制本身是用于限制政府过大的权力,并在轮流执政中达成相互平衡。但随着美国政治极化、社会割裂,不同政党掌握的立法、司法与行政机构在政策制定上的对攻,很多时候早已超越了理性范畴与制衡本意,发展到了以推翻对方政策为核心诉求的程度。
内部互相拆台,导致许多重要政策不断摇摆、缺乏持续性。由于美国在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长期的政策摇摆更是在损害全球各国的利益。
(四)
而热衷互相拆台的两党在持续导致中美关系恶化这一道路上倒是出奇的一致。
面对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上升,美国的保护主义抬头,把中国视作"对手"乃至"威胁"。两党似乎都把对华强硬当成持续收割选票的密码。
拜登总结其任内外交政策时就特意强调"成功削弱了中国等对手的力量"。但实际上,把中国作为"对手"本身就有问题,遑论成败。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愈发互相依存,军事竞争、科技制裁与贸易壁垒的加剧与其说是削弱了"对手",不如说是强行"竞争"导致一损俱损,对美国又有何好处?
1月19日,就在特朗普即将开始第二任期的前一天,美国政府将以"国家安全"为由全面封禁TikTok。自1月13日始,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美国网民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以示不满的同时与中国网友和谐互动。这种真诚的民间交流无疑为保护主义政客们上了一课--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与对立没有赢家,开放与合作才是民众的自然选择、施政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