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抵达北京展开访问。众所周知,戴恩斯与特朗普关系密切,很明显戴恩斯这次访华是被特朗普有意为之。

戴恩斯此次访华已经明确表示希望"能增加美国和中国的友好贸易关系",但是这次会晤因为关税问题没有达成共识,戴恩斯便仓促回国。

回国后,戴恩斯先是感谢了中国的款待,但是美国希望中国必须采取果断行动阻止芬太尼的贸易。再就是表示只要芬太尼前体化学品走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中美在关税壁垒上的对话窗口就不会开启。美国为何如此重视芬太尼的问题?

《--【·芬太尼的问题·】--》

戴恩斯留下的言论,揭开了美方的真实意图。3 月 23 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他直言:"只要易制毒化学品问题存在,中美就无法讨论关税减免。"

这种将禁毒问题与贸易捆绑的手法,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策略一样。2018 年首轮贸易战,美方就曾以 "知识产权保护" 为名,对 2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

而数据揭示了真相:2024 年中国对美芬太尼类物质出口量为零,所谓 "前体化学品" 主要用于合法医药生产。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报告显示,其国内 90% 的芬太尼来自墨西哥贩毒集团,通过加拿大边境走私入境。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反复炒作此议题,实为掩盖其政策困境,对华加税导致通胀高企,因为特朗普的中期选举临近急需转移矛盾。

这种议题绑架策略在国际上早已失信。2025 年 3 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报告,肯定中国在禁毒领域的贡献,并呼吁国际社会 "避免将毒品问题政治化"。

欧盟外交表示:美国把芬太尼问题当关税武器,这种办法是不可行的,就没有真心实意的想要解决问题,就只会搬弄是非。

《--【·戴恩斯访华·】--》

戴恩斯的北京之行被美方寄予厚望。这位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成员,临行前特意表示,"美中贸易不应是零和游戏,我们寻求的是公平与平衡。"

然而,当他 3 月 20 日抵达钓鱼台国宾馆时,中方代表团早已洞悉美方底牌 。所谓 "友好贸易关系",不过是关税讹诈的幌子。

这次谈判在两个关键问题上陷入僵局。首先是芬太尼管控。戴恩斯反复强调 "中国是全球芬太尼前体化学品主要来源国",却对美国国内药品滥用监管漏洞避而不谈。

中方当场出示《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数据:自 2019 年将芬太尼列管以来,中国已截获非法出境芬太尼类物质 3.2 吨,而美国缉毒局同期查获的本土制造芬太尼占比高达 67%。问题根源在美国的药品流通体系,而非中国的出口管制。

更核心的分歧在关税清单。美方要求中国削减 500 亿美元贸易顺差,开放金融、农业市场,并停止对高科技产业的补贴。

当谈判处于僵持状态的时候,特朗普称"戴恩斯拥有完全的授权",这种把压力推到极限的策略反倒体现出美方的急切。

在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选择此时升级贸易摩擦,而不是尽量的促进两国的谈成,很显然他的目的并不是和谈,而是逼迫。

《--【·中方的反制·】--》

不过中方的应对办法展现出了很强的战略稳定性。在戴恩斯访华期间,中方表示,任何想要把经贸问题往政治方面扯的行为,都会对双边的合作基础造成损害。

3月22日,中国海关宣布对美输华大豆实施更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理由是检测到部分批次含有杂草种子。这种做法,就回击了美国试图用芬太尼作为关税谈判的做法,中国完全可以选择在农产品安全领域建立新的谈判筹码。

在中美经贸关系的具体领域,芯片产业的竞争尤为激烈。美国商务部3月17日宣布扩大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将1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防止敏感技术流入军事领域。

作为反制,中国国家发改委同日宣布对美光科技在华销售的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这种"精准打击"的博弈模式,使得传统关税手段的边际效应大大减弱。当美国用关税当武器时,中国也在寻找新的应对办法。

《--【·结语·】--》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矛盾。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重塑贸易规则,想要通过关税遏制中国的经济,然后统治西方,这想法很好但是几乎很难做到。

因为特朗普忽视了两个基本事实:中国已形成 14 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对于中国的人口大国,是很容易带动经济增长的。仅仅在2024 年对 "一带一路" 国家贸易占比就达到 34.6%,超越美国。

美国企业也深度嵌入中国产业链,苹果公司 2024 年在华销售额达 680 亿美元,这说明这14亿中国人对美国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中国人的购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中美关系不是冷战重演,只有合作才能避免双输。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78% 的在华企业反对脱钩,希望政府重启谈判,能保持和美国公司的合作,因为这些年对外贸易公司挣了不少美国人的钱,不希望丢掉国外贸易这块肥肉。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随着特朗普上台以后极力解决乌克兰问题,一度让华盛顿部分政客和欧洲甚至认为美国要和俄罗斯"走到一起"。实际上俄罗斯已经明确了,俄美不会再有想象中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