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放出一段14秒视频,显示多架歼20战机在东海空域围堵某型外机。画面里战机呈包围态势,雷达锁定信号清晰可见。被拦截的可能是美日F-35或F-22隐身战机,具体情况未公开。

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公开展示歼20执行实战拦截任务。当时"王海大队"飞行员原本正在训练,接到命令后23分钟内就挂弹起飞。从接到警报到进入战斗状态,这套流程走下来比标准时间缩短了40%。

歼20能打胜仗靠三个硬实力。飞机本身它能超音速巡航,隐身性能强,雷达和航电设备都是国产最新款。鸭翼加无尾布局让它机动性远超美制战机,空中转圈子更快更灵活。

其次地面有预警机雷达,还有电子干扰机配合。这些设备和歼20组成数据链网络,能把敌机位置实时共享。指挥中心能根据情报迅速做出决策,指挥战机行动。

飞行员也准备了极端预案。虽然技术优势明显,但他们进驾驶舱前还是做了牺牲准备。以前没这么先进装备时,比如2001年王伟开歼8被撞失踪,那时候完全没得选。

现在装备上去了,但飞行员训练标准更高了。日常训练都按照实战标准来,随时能切换战斗模式。这次拦截视频里动作衔接紧凑,说明平时练得狠。

歼20用的很多技术都能在民用领域看到。比如航电系统用的芯片和5G基站芯片是同一批生产线,制造工艺跟高铁轮毂差不多,都是高精度加工。

空军现在有个特点,新装备研发周期越来越短。十年前造发动机还在卡脖子,现在好多型号都能自主生产了。这跟国内整体科技发展速度有关系。

这次拦截事件证明现代空战光靠飞机不行,得整个系统配合。地面雷达发现目标,指挥中心分配任务,电子战飞机干扰对手,歼20只是链条上最后一环。

飞行员心理素质经过特殊训练。他们知道自己装备够硬,但遇到突发情况还是得冷静处理。视频里歼20编队战术配合很默契,这背后是几百次模拟对抗积累的经验。

近几年空军换装速度特别快。老式歼7歼8慢慢退出一线,取而代之的是歼16歼10C这些四代机,加上歼20当尖刀。装备更新换代带动了整个训练体系改变。

王伟牺牲那年我还没出生,但每次看歼20新闻总觉得跟历史有联系。以前靠勇气,现在靠技术和体系,但保卫领空的决心一点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