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的手掌与讲台碰撞的声音,比窗外的蝉鸣更震人心。
夏巴兹・谢里夫数次拍桌
8 月 31 日的天津大学逸夫楼里,当他说出 "作为巴基斯坦人,我们为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感到自豪" 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台下的掌声像潮水一样涌起来,有人举着中巴两国国旗喊 "中巴友谊万岁",而他的眼睛里,闪着比国旗更亮的光。
夏巴兹・谢里夫演讲
在这场演讲里,夏巴兹先后激动地两次拍桌。第一次是说 "巴中友谊无比坚固",他把 "无比" 两个字咬得很重:"任何妄图破坏我们关系的阴谋,都是跳梁小丑的把戏。"
第二次是谈教育合作,他向前探着身子,声音里带着急:"我请求中国朋友帮我们,巴基斯坦的孩子需要学知识、学技术!我愿意倾尽全力投资教育。"
台下的留学生们哭红了眼眶-- 他们中有人是夏巴兹去年亲自送出国的 "未来种子",有人的家乡正通着中国援建的铁路。
而这位拍桌的总理,背后藏着一段 "从商业家族到国家领袖" 的故事,更藏着中巴友谊最扎实的 "实践密码"。
夏巴兹・谢里夫今年 74岁,身上有两种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一种是克什米尔商人的 "务实",一种是政治家族的 "坚韧"。
他出生在拉合尔的商业世家,哥哥纳瓦兹・谢里夫曾三任巴基斯坦总理,从小在家聊的不是生意,是 "如何让国家变好"。
纳瓦兹·谢里夫
他的婚姻里藏着普通人的温度:第一任妻子努斯拉特陪他走过最苦的创业期,1993 年去世时,他在墓前坐了整整一夜;第二任妻子阿丽亚・哈尼是他的 "政务助手",帮他处理过无数基层问题;第三任妻子特赫米娜・杜拉尼则是他的 "灵魂伙伴",常陪他一起走访贫民窟。
从 1985 年当上拉合尔工商会主席,1990 年进入国民议会,1997 年任旁遮普省首席部长,当他穿着旧衬衫走进拉合尔郊区的诊所,发现药柜空着时,当场撤了卫生局长的职。
可这份 "敢碰硬" 的脾气,也让他在 1999 年的军事政变中被监禁 -- 但他没抱怨,在监狱里读了 30 本关于中国经济的书,"等出去了,要学中国的'务实发展'。"
2008 年,夏巴兹全票当选旁遮普省首席部长。他把 "中国经验" 搬回了巴基斯坦,启动了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项目,他每天早上 6 点去工地,盯着工人铺每一段铁轨;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的苏库尔 - 木尔坦段遇到征地问题,他蹲在村民家里聊了三天,终于说通了顾虑;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并网发电那天,他说:"以后我们的孩子不用再摸黑写作业了。"
这些中巴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每一个都贴着 "夏巴兹式" 标签:"按时完成、质量过硬、惠及民生"。
2022 年 4 月,夏巴兹当选巴基斯坦第 23 任总理,就职宣言里两句外交:"第一,中国是我们的兄弟;第二,中巴经济走廊要加速。"
当初他是这么说的,现在也是这么做的 -- 去年他访华时,签下了 15 个合作项目:有农业技术合作;有新能源项目;还有教育合作,还把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名额翻了一倍。
回到天津大学的演讲现场,夏巴兹说:"中国有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巴友谊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中国帮我们建了桥,我们帮中国种了棉;中国教我们造了车,我们教中国做了手工艺品。我们的情谊在来往之间越来越深!"
从1951 年建交至今,中巴友谊走过了74年,而74岁的夏巴兹将把这份情延续下去。
我们叫他们 "巴铁",他们叫我们 "铁兄弟"。夏巴兹的拍桌,是这段友谊里的 "呐喊"!
真正的力量,藏在两国人民的日常里:是伊斯兰堡街头卖奶茶的老人,看到中国人就多放一勺糖;是乌鲁木齐市场里卖巴基斯坦手工艺品的老板,会用中文说 "朋友,便宜点";是夏巴兹总理,把 "中国" 两个字,刻进了自己的政治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