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孟加拉国媒体《曙光报》披露了一则重要消息:孟加拉国正计划从中国采购12架歼-10C战斗机,以此推动本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

据两位不愿具名的孟加拉国高级官员向《曙光报》证实,今年3月,孟加拉国临时领导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访问中国期间,曾亲自向中方领导人表达了采购12架歼-10C的意向,而中方对此给出了积极回应。

官员进一步透露,早在尤努斯访华前,中孟双方就已在官方层面就这笔潜在交易展开初步讨论。尤努斯此次在访华时主动提出购买意向,核心目的就是希望在最高级别层面敲定订单,让项目能更快落地。

虽然目前孟加拉国官方还未就此事公开回应,但从多方面来看,这则报道的可信度较高。一方面,《曙光报》的信息来源于详细的外交互动细节和军工合作渠道;另一方面,采购歼-10C与孟加拉国近年来推进的"力量目标2030"计划高度契合--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更新空军装备,提升空中作战能力。

除此之外,孟加拉国空军高层近期频繁访华的举动,也为这一传闻增添了佐证。比如,去年11月,孟加拉国空军参谋长哈桑·马哈茂德·汗就曾访问中国,并参加了珠海航展。若消息最终属实,这将意味着歼-10C在南亚再添新买家,孟加拉国也将成为继巴基斯坦之后,第二个装备这款战机的南亚国家。

孟加拉国对歼-10C表现出浓厚兴趣,并非偶然,而是综合考虑本国空军现状、装备体系适配性以及地缘政治环境后的结果。

从空军现状来看,孟加拉国目前的主力战机已经算是老物件了。其装备的主要是米格-29和歼-7,这些战机大多已服役超过20年,不仅维护成本越来越高,作战性能也难以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其中,米格-29虽有一定多用途能力,但搭载的机械扫描雷达和有限的武器挂载量,在面对新一代战机时明显处于劣势;而歼-7更是上世纪的技术产物,完全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空中对抗环境。

反观歼-10C,作为一款4代半多用途战斗机,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它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射程更远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还有强大的电子战系统。无论是空对空作战,还是对地打击、反舰任务,歼-10C都能胜任,正好满足孟加拉国空军对多用途战机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孟加拉国长期以来都依赖中国的武器装备--从海军的护卫舰到陆军的坦克,不少都是"中国制造"。选择歼-10C,意味着可以延续现有的装备体系,大幅降低换装带来的后勤保障压力和人员培训成本,不用为了适配新装备重新搭建一套系统。

除了装备本身的适配性,地缘政治因素也让孟加拉国倾向于选择歼-10C。

近年来,孟加拉国与印度的关系急剧恶化。自去年8月,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因国内抗议活动被迫流亡印度后,印度与孟加拉国新政府的关系就跌至冰点。印度指责尤努斯领导的临时政府对国内少数族裔的暴力事件应对不力,而孟加拉国则对印度拒绝引渡哈西娜表示强烈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加拉国开始寻求军事伙伴多元化,希望减少对印度的依赖。中国作为孟加拉国长期的军贸伙伴,自然成为了首要选择。

价格和后续保障的"性价比",则是另一大关键因素。据估算,歼-10C的裸机价格在4000万至6000万美元之间,即便加上配套的武器系统,综合单价也远低于1亿美元。对比来看,法国"阵风"战斗机的裸机价格已超过1亿美元,美国最新型号的F-16价格也高得惊人。

对于年度国防预算不足50亿美元的孟加拉国来说,歼-10C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按12架的采购规模计算,总成本大概在6亿至8亿美元之间,远低于采购西方战机的开支。

而且,中国在军贸合作中通常会提供灵活的融资方案,这对预算有限的国家来说格外友好。比如2022年,孟加拉国采购中国VT-5坦克时,就采用了"分期付款+低息贷款"的模式,此次采购歼-10C,不排除会沿用类似方案。

此外,歼-10C的维护成本也更低,不像西方战机那样需要高昂的维护费用和复杂的供应链。同时,中国在售后服务和备件供应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巴基斯坦装备歼-10C后的成功运营,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如果孟加拉国最终敲定这12架歼-10C的订单,南亚的军事格局可能会迎来显著变化。

目前,印度空军的主力是苏-30MKI和"阵风"战斗机,虽然这些战机性能强大,但在数量和部署上,印度很难同时应对多方向的威胁。歼-10C加入孟加拉国空军后,将大幅提升其区域威慑力,尤其是在东线对印度形成牵制。再结合中国在北部边境部署的先进战机,以及巴基斯坦在西线的战机部署,印度可能会面临"三面合围"的战略压力。

综合来看,孟加拉国对歼-10C的兴趣,是其老旧装备亟待更新的需求、与中国装备体系高度契合、区域安全局势紧张,以及歼-10C高性价比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这笔订单最终落地,不仅意味着歼-10C在南亚市场再下一城,还可能重塑当地的军事平衡,让印度在战略层面面临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