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了,西方国家强盗的习性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而这一次,越南成了最扎眼的 "主角"。

越南在贸易问题上向美国妥协之后,欧盟又来了。

欧盟委员会高层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已敲定9月26日前往越南,目标直白得不加掩饰:要越南拆掉针对欧盟食品、药品、汽车的非关税 "拦路虎"。

这就是要求越南取消非关税壁垒。

但问题是,对于越南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真把市场完全敞开,那么他们国内的企业和农民,怎么可能抵挡得了西方产品的倾销。

欧盟对越南的施压,绝非一时兴起的"心血来潮",而是积怨已久的"蓄谋已久"。

自2019年双方签下自贸协定后,越南借着这股东风,一跃成为欧盟在东南亚的"头号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飙到790亿美元,看似风光无限。

可风光背后藏着"大窟窿"--那就是双方贸易出现了巨大的逆差。

2024 年,欧盟对越贸易逆差硬生生涨了近两成,突破500亿美元大关;

今年上半年更甚,不到半年就到了近300亿美元。

而这也成了欧盟施压越南开放市场的重要筹码。

要读懂欧盟的"趁火打劫",就得先看清两个月前美国给越南设下的"局"-- 那份协议,对越南而言堪称"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的城下之盟。

特朗普当时在社交媒体上得意洋洋地宣布:越南同意美国对其商品加征20%关税,转运货物更是直接"加码"到40%;

而越南要做的,是把对美国产品的关税降到"零",说白了就是"彻底打开国门,任美国商品长驱直入"。

这一击,对越南经济的打击,其实是非常大的。

那么越南为啥甘愿吞下这颗"苦果"?

根源就在它经济结构的 "先天不足"。因为越南非常依赖对美出口 -- 等于"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 ,这显然也会让越南在美方面前连讨价还价的底气都没有。

美国只要稍稍"捏紧拳头",越南就只能乖乖"认怂"。

而欧盟这波对越南的施压,活脱脱是"看人下菜碟"的机会主义 。

据了解,欧盟官员私下更是直言不讳:越南既然能对美国"低头让步",没理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换言之,越南这是被美国抢完后,欧盟又来了。

在欧盟的逻辑里,这事简单得很:美国能从越南身上"捞到好处",我们凭啥不能?

于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诉求,实则全是欧盟的 "利益要害":意大利的苹果、猕猴桃,西班牙的家禽,德国的土豆,还有多个欧盟国家的猪肉,都被卡在越南市场门外,这可是欧盟农业大国的"钱袋子",绝不能轻易放过;

就连越南的消费税政策,欧盟都计划插上一脚,声称这会"影响欧洲葡萄酒的出口生意"。

当然,越南也不是完全"逆来顺受",计划在谈判中提一提自己的诉求,比如大米出口的障碍、欧盟对钢铁等高碳排放产品的关税,还有企业监管的"条条框框"。

可在欧盟的强势姿态下,这些诉求更像 "弱国的挣扎",能不能被听进去,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面对美欧的 "前后夹击",越南也没坐以待毙,而是在 "夹缝中找生路"。

9月23日,也就是欧盟委员到访前三天,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火速签署指示,剑指"推动出口、开拓海外市场"-- 这个时间点选得绝非无的放矢,明摆着是要向欧盟传递信号:我们不是只能依赖你,还有其他"后路"。

这份指示里,越南的算盘打得很精:让工贸部把现有自贸协定 "用足用透",同时加快与中东、非洲、拉美、中亚、东欧、印度、巴西等"潜力市场"的谈判,甚至定下目标 --2025 年第四季度要签下与南方共同市场、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自贸协定。

这显然是铁了心要打破 "一棵树上吊死"的困局,走"市场多元化"的路子。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美欧接连对越南"下手",背后藏着一个更危险的信号:全球贸易规则正在"变味",从过去多边主义的 共商共建",滑向双边强权"我说了算"的泥潭。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等关税",已不是美国的 "独角戏",而是在全球掀起 "连锁反应"。

欧盟又学着美国的样子,把"矛头"对准发展中国家 -- 这哪里是 "公平贸易",分明是"拳头硬的说话响"的老套路。

这种模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简直是"灾难":当美国、欧盟这样的 "大块头",靠双边施压给自己"捞好处",像越南这样的"小个子",只能被动"接招",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更讽刺的是,欧盟一直把"多边主义捍卫者"的帽子戴在头上,可实际行动却和美国的单边主义"如出一辙"。

照这样下去,全球贸易体系怕是要退回"丛林法则",规则说了不算-- 这对本就弱势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 "雪上加霜"。

越南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