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戍人空悲夜雨,女贞木落吊秋风。"这句诗词被篆刻于墓碑之上,已经数不清多少年月了,而这诗的作者也早已不可考。但诗中说的这位女子却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有名,她就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夫人,和她的姐姐并称"二乔"的小乔。
小乔的美貌不逊色于姐姐,更是在东吴女子中首屈一指,相传就连远在北方的曹操都对这位女子青睐有加,妄想着统治东吴后把她占为己有。
当然最终由于蜀,吴联合,在赤壁打败曹军,不但改变了天下的局势,也没有让曹操的阴谋得逞。可惜周瑜因病早逝,那么貌美如花的小乔,下半生的归宿又是怎样的呢?她是否再次嫁人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01
乔公有女
大小二乔本姓桥,在历史流传中由于字体变化,成为了现在熟知的乔姓。姐妹两人都是安徽人,父亲则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桥蕤,本效力于袁术手下。
众所周知,袁术称帝建立仲王朝,连带着手下的将领们也纷纷高升。桥蕤本人就因为居功至伟被封大将军,手握重兵,威势极强。因为权势,所以他被世人称为"乔公",但这位身居高官的人却和东吴孙家一直过从甚密。
袁术失势后国破家亡,自己也被人诛杀,连带着手下的人也是死的死,逃的逃。桥蕤在战斗中不幸身亡,家中的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失去靠山,开始了她们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个时候不知是有高人为她们出了主意,还是桥蕤死前早有吩咐,姐妹俩趁乱逃出皖城,投奔江南孙氏。虽然有父亲和孙家的交情在,但乱世女子想要栖身最好的办法还是嫁人。
于是,乔氏二女顺势结亲,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则嫁给了大都督周瑜。成为这两位的妻子后,姐妹二人总算在东吴安顿下来,而有她们做榜样,也让更多的袁术旧将投靠东吴而来。从结果上来说,这次结合起到了皆大欢喜的作用。
本来婚后夫妻和美,相敬如宾,但身处乱世中,安稳的日子又怎么能长久呢?不久后刘备被曹操追杀到无容身之处,向东吴求援,曹操正好顺势计划渡江,把江南也纳入版图。于是局面就形成了蜀,吴联合抗曹的局面。
02
赤壁大战
大战开始前,东吴一方对于和曹操开战还是很有顾虑的,正如小说中分析的那样,既然曹操恨的是刘备,自己又何必趟这个浑水呢?诸葛亮拿捏到东吴上下的心理,亲自来到吴国作说客,表面上站在吴国的角度分析问题,其实是鼓动东吴和蜀汉联合起来和魏国决一死战。
诸葛亮深知孙权年纪轻轻没有主心骨,军事大事的真正决策者是周瑜。而周瑜这人有一个软肋,那就是太好面子,喜胜不喜败。
于是,诸葛亮故意拿曹操儿子曹植所作《铜雀台赋》举例,偷偷夹带私货,暗讽曹操南下东吴,实际是看上了大小二乔的美色,想要据为己有。虽然东吴百官在战还是降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但决策者周瑜的怒火已经先被诸葛亮点燃了。
所以这场战争至此,已经不是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取胜。诸葛亮见事情进展顺利,顺势拿出自己的方案。这个时候,他还是以周瑜的计策为主,因为他要的是结果,而周瑜要的是优越感。
赤壁大战的过程在这里不必赘述,两家用火攻击败了曹操号称百万的军队,打得魏国元气大伤,多年以后才恢复过来。单说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为何诸葛亮明知关羽心软,还要派他镇守最重要的地点呢?从这里面可以看出,诸葛亮虽然不信曹魏,但也同样不信东吴。
如果杀掉曹操,以当时蜀国的实力,肯定无法和东吴抗衡,那么到时候很可能东吴坐大,一举灭掉刘备势力。身为刘备一方,当时最需要的是时间和地盘,毫无疑问赤壁大战的结果很理想,既让刘备得了土地,又给了他发展的时间。
03
孤独终老
其实在赤壁之战刚刚结束时,诸葛亮已经看出周瑜的谋划。作为一个东吴的智者,在平息了北方曹魏的威胁后,最明智的是拿荆州做文章,继续削弱刘备势力,最好可以顺势拿些好处。为了东吴的利益,即使撕毁盟约这样的事,周瑜做起来恐怕也没什么心理压力。
可惜周瑜后来中箭受伤,在伤情恶化后一病不起,终于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在历史中说的他是因病早逝,小说中说的是他在中毒箭后被诸葛亮气死,明显小说中的写法对诸葛亮和周瑜两人的刻画更加精彩。
无论周瑜的死跟诸葛亮的关系大不大,但诸葛亮想除掉周瑜,避免他率领吴军找刘备的麻烦的心情一定是十分强烈的。而且刘备这一方趁着周瑜去世,疯狂的扩张地盘的行为是实打实的,这一波趁火打劫丝毫也没有手软。
或许对周瑜的死最悲痛的要数他的妻子小乔,毕竟自己的丈夫一死,只留下两子一女需要她独自抚养,往后的若干个春秋,只能寡居终老。不得不说,虽然国色天香,可是大小二乔最后都落得个守寡的下场,也算是红颜薄命的一个写照。
和姐姐大乔一样,嫁给权势的后果就是无法改嫁,无论孙策还是周瑜,都在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从此后两姐妹只能互相依靠,为了养大孩子们努力的活着,据说小乔在周瑜死后的十几年后也去世了,时年四十七岁。
在现代看来四十七岁正是风韵不减当年的年纪,可惜作为一个未亡人,即使长得再美,又有谁可以真正的欣赏呢?小乔死后葬在城西,与城东的周瑜墓遥遥相望,这也算是两人一生恩爱的缩影了吧。
04
结语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正因为短暂,才是美真正被称为美的真正原因吧。提起三国便会想到谋士的诡谲,武将的威猛,一个短暂的时代给后世留下无数文化瑰宝。然而除了文臣武将,三国时代也可谓美女如云,东吴的大小二乔则是美女中的上佳之品。
我们已知小乔是周瑜的爱妻,这一对属天作之合,奈何周瑜早亡,留下小乔一人,那么周瑜之后小乔的生活怎样,她又与谁共度余生?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彼时的东汉王朝到了崩溃边缘,各路军阀拥兵自重,疯狂地圈地占地盘。
孙氏盘踞江东,孙策主政,好友周瑜辅佐,两位年纪相仿才华相近的大帅哥打算携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就在事业即将腾飞的时候,他们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建安四年12月,孙策率兵攻打庐江皖城也就是今天的安徽潜山,周瑜随军出征。大小二乔正是皖城人,破城后二乔自然而然地成了"战利品。"随后孙策大手一挥,将大乔占为己有,小乔则被周瑜纳之,并扬言二乔跟着他们也算有了好的归宿。
这是周瑜与小乔的第一次相遇,也因此定了终身。用现在的话来说,二人根本就没有过恋爱期,仓促结合为何还有这么深的感情呢,还不是因为那个纷乱的时代。
二乔之父乔公,此人在史书中并没有过多记载,基本是一笔带过,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将两个女儿嫁入东吴豪门。
但是,若以普通老百姓来定义乔公那就大错特错了。当时江东豪族并起,势力庞大,就连孙氏集团也要仰仗他们,二乔之父就是众多士族之一,只不过势力上并没有那么抢眼。
在当时,二乔之美早已传遍江东,若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儿生得如此花容月貌怎么可能有时间等到孙策和周瑜。
通过史书分析,二乔是孙策攻打皖城的"战利品"按照乔公当时的实力完全有可能带着女儿逃跑,那么为什么不逃呢?
用现在的话来说,高端的猎手往往以猎物身份出现,或许乔公就是钓鱼,等着孙策和周瑜的到来并顺理成章地两女儿嫁入豪门,届时非显赫士族的乔家将跨越阶级圈层,成为真正的豪门望族。
从事后来看,乔公变成了乔国老,他的愿望算是成真了。
说到周瑜和小乔,二人没经过恋爱期,也没有相亲,一下子结合到一起为什么后来会有如此深的感情呢。
因为周瑜足够优秀,小乔也担得起周瑜的优秀。
《三国演义》将周瑜各个方面描写得非常高,唯独心胸狭窄,被诸葛亮三气而亡,事实上并非如此,真实周瑜的影像就是古代男子的天花板。
他文武双全足智多谋,年纪轻轻就是所氏集团的核心人物,身材笔挺相貌英俊,目光中透露着锐利与自信,江东双璧,周瑜就是其中之一。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手笔将周公瑾的英姿勃发提到了后世无法企及的高度,这样的人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儒雅不失刚毅的人格魅力都会瞬间俘获女孩的芳心,小乔自然也不在话下。
那么如周瑜一般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美男子仅仅依靠美貌就可相配的吗?也不是,小乔不仅仅只有美貌,她的温柔贤淑,知书达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通过史料推测,乔公出身士族,但非豪族,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无兵无粮的士族是没什么太大话语权的,乔公深知这一点,所以二乔就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乔公似乎太过世俗,把女儿当作政治资本博取名望,但仔细想想,那个混乱的时代,二乔早晚要嫁人的,为什么不嫁入豪门在乱世保平安,这样一看乔公所谓的钓鱼计划也在情理之中。
正因为这一点,大小乔从小培养琴棋书画,三从四德,士族出身本身就有一种超脱士族的高贵气质,加之才学傍身和花容月貌,即便是周瑜也会拜倒在石榴裙之下。
所以,周瑜与小乔算是先结婚后恋爱,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小乔被周瑜帅气的外表坚实的才学还有成熟男人的魅力所吸引,同时周瑜也被小乔的美貌,优雅气质和温婉才学所折服,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或许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词汇。
二人彼此动情,婚后琴瑟和鸣,小乔也为周瑜生了独女周彻,后嫁给孙权之子孙登为太子妃,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周妃。
周瑜一生征战无数,最有名的莫过于赤壁之战,曹操兴兵80万伐吴,孙刘两家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曹操。
《三国演义》将赤壁之战写得非常精彩,真实的历史对此小说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都知道火烧赤壁曹操大败而归,但整个过程极为复杂,双方斗智斗勇,各出奇招,东吴终归是弱势的一方,可以说江东未来基业都压在了孙权身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鏖战四个月,一百多个日夜,周瑜彷徨过,失落过也痛苦过,幸好小乔陪在身边悉心照顾,为他排忧解难,这才取得了赤壁大胜,正式打开三足鼎立的局面。
奈何天妒英才,在36岁的黄金年龄,周瑜不幸病逝,当然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后,周瑜认定刘备为大患。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终于同意了讨伐益州的方案,可周瑜壮志未酬,在返回江陵的途中病故而亡。
周瑜之死江东顿失一臂,但对小乔来说她的天塌了,当时的小乔不过28岁的年龄,美貌中增加了几分成熟女人的气质,而当时丈夫亡故,遗孀是可以改嫁的,当时的小乔也不乏追求者,人们都想知道这位美少妇究竟跟谁共度余生。
而小乔的答案很明确,那个人是周瑜,也必须是周瑜,她决定为亡夫守节,余生不再改嫁。我们赞叹小乔的忠贞,可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世有周公瑾,何人能再入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