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邻国忽然交好,打了莫迪一个措手不及。他终于意识到,印度说的话,中国没有全信,真的留了后手!
据观察者网报道,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日前抵达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开启 "历史性访问"。
在为期两天的访问时间里,双方一共签署了六项合作协议,涉及不同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关系近期也呈现缓和态势,王毅外长时隔三年多访印,在这期间两国就多项议题达成共识。
近期南亚的外交动态,一开始外界更多关注的是中印关系的变化,大家都在猜测印度突然"示好"背后的算盘。
但随着巴基斯坦官员访孟的消息传开,大家才发现,南亚舞台上还有另一出关键戏码,孟巴这两个曾有历史隔阂的国家,居然在短短一年多里互动频繁,如今更是签下多项合作协议。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莫迪政府原本的战略预期,似乎悄悄落了空。
而这背后,其实藏着中国在南亚长期的外交布局,即便中印关系有变化,中方与孟巴的友好合作始终没受影响,这就是外界常说的 "后手"。
中印关系走向缓和,单从表面看,像是双方各退一步的理性选择。
印度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外部合作,尤其是在供应链和市场方面,加上美国在关税政策上的态度,印度不得不重新考虑外交节奏。
所以当王毅访印,两国在经贸、边境管控上达成初步共识时,不少人觉得印度的 "示好" 起到了效果。
可如果再往深想会发现,这种缓和只是中印双边关系的阶段性调整,并没有改变中国在南亚的整体合作框架,中国和其他南亚国家的互动,一直按自己的节奏推进着。
至于孟巴关系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绝对不是突然的 "心血来潮"。
众所周知,孟巴因为历史问题,过去几十年里关系一直不太好,甚至很少有高层级的直接互动。
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局势出现了变化。
去年11月,两国私人贸易商先打破僵局,实现了直接进出口贸易。
今年1月,两国商业和货运直航航班也开通了。
这次达尔访孟,更是一次性签下六项协议,连官员互免签证都涵盖了。
这些进展背后,中国的角色很关键,中国既没有强行插手,也没有站在一边旁观,而是以推动者的身份,在双方需要的时候提供沟通支持,却始终不干涉两国的主权决策。
这种方式让孟巴两国都觉得踏实,毕竟合作的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里。
要理解中国的 "后手",就得先看看中国与孟巴的合作基础有多扎实。
中巴之间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是喊出来的口号。
中巴经济走廊建了这么多年,从公路到港口,不少项目都实实在在帮巴基斯坦改善了基础设施,也拉动了当地经济。
中孟合作也一样,中国长期给孟加拉国贸易优惠政策,基建项目落地后,当地的交通、电力都有了明显改善。
2025年初那次5万吨大米贸易,更是1971年以来两国政府间第一次直接贸易。
这笔交易当时在南亚舆论圈还引发过讨论,外界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孟信任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些合作不是临时凑数的,而是一年年积累下来的,就算中印关系有缓和,这些合作该推进还是推进,丝毫没受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还在推动中孟巴三方合作往深了走。
不久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高官,专门和中国副外长孙卫东开了三方副外长/外秘级会晤,最后在经贸、区域安全这些领域都达成了共识。
这种三方合作模式很有意思,既没丢了中国和孟巴各自的双边友好,又多了一个新的合作平台。
对比之下,印度在南亚的处境就有点不一样了。
印度一直想当地区 "主导者",可有时候态度太强势,反而容易出问题。
比如之前孟加拉国就公开敦促过印度,让其制止逃往印度的孟方政治人士搞损害孟方利益的活动,这件事当时也能看出来,印孟之间其实还存在不少裂痕。
梳理下来会发现,中国在南亚的外交逻辑其实很清晰,既不搞 "非此即彼" 的选边站,也不搞阵营对抗,就是盯着各国的共同利益,推动大家一起合作。
中印关系能缓和,中方就顺着这个势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多找共识,和孟巴的合作,也不会因为中印关系的变化就停下来。
这种 "多元平衡" 的布局,一方面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正好契合了南亚各国想稳定合作的需求。
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把自己绑在单一的合作关系里。
而莫迪政府对孟巴走近的紧张,从印媒的报道里就能看出来。
他们都在担心 "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会被稀释"。
其实说到底,印度长期把南亚当成自己的 "后花园",总想着主导地区事务,却往往忽略了邻国的利益诉求。
但中国的 "后手",恰恰是反过来的思路,尊重每个国家的主权,不搞居高临下的合作,而是平等地找共同利益点。
这种理念让中国在南亚攒下了不少信任,也让孟巴这些国家愿意主动深化合作。
从现在的形势看,孟巴合作升温跟中印关系缓和,不但不冲突,反而能相互促进南亚的稳定。
中国的 "后手" 从来不是针对某个国家的 "计谋",而是基于长期战略的布局,既保证了中方在南亚合作里的主动性,也给地区发展添了不少确定性。
接下来,要是中孟巴合作能再推进,中印关系也能沿着理性的轨道走下去,南亚说不定能慢慢形成更多元、更开放的合作格局。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中国外交理念里 "平等合作、互利共赢" 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