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恐怕始料未及,他随手提升对华税率至245%,试图挽回些许丢失的面子,然而谁能想到,这个决策竟被中国迅速反击。中国不仅迅速做出反应,还大手笔采购巴西大豆,40船、约240万吨,这一大规模的采购不仅创下了单周采购的历史记录,而且决策过程极为迅速,仅在两三天内就完成了。

大豆,是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其规模巨大,超过一半的美国大豆收入都来自中国市场。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客户,而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美国转基因大豆凭借着价格优势,占据了中国市场的重要份额。在2015至2017年间,美国大豆的出口量达到顶峰,分别为2841万吨、3366万吨和3285万吨,占当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的35%、40%、34%。

然而,一切在2018年发生了变化,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拉开帷幕。中国被迫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对华大豆的出口急剧下降,2018年这一数字仅为830万吨,美国农业经济因此遭受了高达20亿美元的损失。为了缓解这一压力,美国农业部在2018年至2022年间投入了55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但效果有限。

特朗普下台后,拜登政府上任,中美关系有所缓和,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回升至约2200万吨。然而,随着特朗普的再次执政,中美贸易局势再度紧张,特朗普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至245%,作为回应,中国也提高了对美国的关税至125%,这一举措直接削弱了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为了弥补这一市场缺口,中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巴西。根据环球网4月12日的报道,中国进口商最近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船大豆,总量约240万吨,这一采购量创下了新的单周记录,且采购决策仅在两三天内完成。这些大豆预计将在5至7月之间到达中国港口。截至3月末,巴西贸易公司向中国出口的大豆总量已达1770万吨,巴西大豆因其价格优势而深受中国市场青睐。

巴西大豆价格的竞争力体现在其生产成本上。巴西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使得大豆从源头上就具备了价格优势。相较于美国大豆,巴西大豆价格便宜10-15%,到岸价每吨比美国低20美元。换算下来,每采购一船巴西大豆,进口商就能节省120万美元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巴西的大豆在4月丰收,能够迅速运往中国,而美国大豆的收获期则是在9月,导致其在上半年无法与巴西大豆竞争。

如今,巴西已经成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豆类供应商,而美国想要夺回这一市场份额几乎不可能。巴西的低成本和高产量优势使其在与美国的价格竞争中占尽上风。同时,中国-巴西的大豆供应链已然形成,美国被彻底排除在外。

为了防止美国大豆借机通过巴西渠道"偷渡",中国海关总署与巴西建立了区块链追溯平台,要求所有涉及大豆的供应链环节,包括港口、航运公司和贸易商,上传全程数据,包括种植地的GPS坐标、收割时间、运输路径等信息。这相当于给每一批大豆装上了"身份证",确保从收割到装船、再到运送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被追踪,避免美国大豆被混入其中。

与此同时,中国海关对南美大豆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机制,随机抽取货物和指派检查人员,并公开违规案例。例如,如果发现某批巴西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杂质率与美国中西部大豆特征相符,相关部门将启动深度检测,并追溯资金流向。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大豆农户的心态发生了巨变。许多曾经支持特朗普的美国豆农如今纷纷表示后悔,他们认为特朗普的政策让美国农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农户在采访时直言:"我们选择特朗普,国家已经完蛋。"

显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美国大豆行业造成了严重打击。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2025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可能降至220亿美元,而如果中国进一步增加从巴西的采购量,这一数字可能还会更低。失去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的影响巨大,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度,已有88家农场申请破产,同比增长了76%。

可以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彻底改变了中美巴三国的大豆贸易格局,美国不仅失去了最大客户,还把本应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送给了巴西等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