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国大选的正式结束,德国未来的执政党也已经得到了确认,但是德国的命运却依然迟迟未定,或者说欧洲的命运仍然迟迟未定。

德国的政局接下来要如何发展,事实上还要看当选的德国联盟党如何抉择,因为以联盟党目前的得票率,他们根本不可能单独组阁...

组阁难题

随着当地时间来到2月23日18时,德国联邦大选各投票站关闭,初步统计的投票结果也快速出炉,就和我们此前的预测一样,联盟党仍然还是遥遥领先并且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默茨基本上锁定总理之位。

联盟党所获得的票数达到了28.5%,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很多,但是考虑到德国拥有47个注册政党和本届大选的29个参选政党,这个成绩其实已经相当的亮眼了。

选择党也取得了20.6%的好成绩,成为了议会第二大党,社民党16.4%,绿党11.9%,二者的成绩均低于上次大选。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五的左翼党也取得了8%的成绩,首次得以进入联邦议会,至于自民党和瓦根克内希特联盟的得票率则因为低于5%而无法进入议会。

我们前面也提到了,本次德国大选没有任何政党做到在议会选举中占据半数席位,这意味着如果默茨希望成为德国总理,那么联盟党就必须和其他议会大党相互妥协,组建执政联盟。

就像是此前社民党+绿党+自民党的"交通灯联盟"一样。

而对于默茨的联盟党而言,最佳选择当然是选择党,28.5+20.6=49.1,拉拢一些议会小党或者无党派议员,默茨很轻松就可以通过议会半数投票当选总理。

但是联盟党和选择党在一个问题上有着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那就是乌克兰问题。

虽然二者都是右翼,但是作为传统右翼的联盟党对于俄罗斯的态度非常的强硬,所以联盟党反而比社民党更加支持乌克兰。

但是极右翼的选择党却不太一样,相较于反俄,选项党其实更加反美,所以选择党主张放弃援助乌克兰,并且和俄罗斯实现和解。

乌克兰问题在欧洲国家看来,从来都是一件大事,所以联盟党和选择党,事实上并没有妥协的空间,默茨也公开表示自己不会和选择党进行合作。

那么留给联盟党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多了,要么和社民党合作,要么和绿党合作,二者都是中间派政党,合作起来至少比左翼党要轻松得多。

但是问题在于,联盟党和第二大党选择党组建执政联盟,尚且都达不到议会半数,如果是和社民党或者绿党合作,自然更不可能。

选前大多数观点认为,德国未来会形成"联盟党+绿党"或者"联盟党+社民党",可是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想要达到议会半数,就必须采取"三党模式"。

也就是组建一个类似于前执政联盟"交通灯联盟"的大框架联盟,而"三党联盟"的局面永远都是相当复杂的...

在自民党并未进入议会的情况下,本届政府的组建难度其实相当高,因为联盟党和绿党在经济,移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上的分歧太大了。

如果想要快速组建执政联盟,那么联盟党必须快速向其他在野党做出让步,即便是这样这个过程可能都会持续数月。

2017年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曾经花了6个月的时间才和社民党达成了协议,因为联盟党此前试图和绿党以及自民党相互妥协,可是均以失败告终,所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本届执政党未必不会和选择党合作。

内忧外患

默茨所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德国,各种问题亟待解决。从内部而言,最大的两个问题必然是难民问题和经济问题。

自从2022年以来,德国接纳了超过二百万的难民,随之到来的则是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2月13日,慕尼黑汽车冲撞事件,嫌疑人为阿富汗难民。

1月初,阿沙芬堡幼儿园持刀袭击事件,嫌疑人还是阿富汗人,更早一些的马格德堡圣诞节集市汽车冲撞事件,5人死亡,二百余人受伤,嫌疑人来自沙特阿拉伯。

默茨在难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上持有类似选择党的强硬态度,但是绿党不大会在这种问题上做出妥协,默茨强硬的态度也必然会为他带来不少的烦恼。

经济上,德国已经连续两年经济负增长,同时还拥有三百万的失业人口,食品价格连年增长,过去两年内翻了一番,但是工人工资却并没有增长。

由于和俄罗斯的糟糕关系,德国也无法继续享受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这导致德国普通家庭的能源开支居高不下。自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德国人从未对经济如此悲观。

可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德国却还存在着强烈的"外患",这种外患不是来自俄罗斯,更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德国的盟友--美国。

更确切地说,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美国潜在的关税政策,对德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风险性,如果美国对欧盟增税,那么德国经济产出增速比预期低1.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也将会被进一步的拉高。

而在马斯克和万斯公开支持德国选择党之后,其实很难说如果未来联盟党没有让特朗普政府感到满意,那么他们是否会再次将选择党作为"武器"挥向联盟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