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男孩的母亲紧握丈夫的手,泪水滑落:"线粒体疾病带来的情感负担终于解除,我们的小家庭完整了。"

纽卡斯尔实验室里,显微镜下的人类卵子正在经历一场基因"心脏移植"。科学家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带有线粒体DNA突变的卵子中的细胞核取出,植入另一个已去除细胞核的健康捐赠卵子中。

这项被称为线粒体捐赠治疗的技术让英国五年来诞生了8名特殊婴儿--他们体内携带着三位不同个体的遗传物质。

最新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首次系统性报告了这些儿童的健康状况:四名男孩和四名女孩,最大的两岁多,最小的不到五个月,目前均健康生活着。

"线粒体疾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毁灭性疾病,"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名誉教授道格·特恩布尔爵士表示,"没有这项技术,这些家庭就无法摆脱遗传的烦恼。"

伦理争议的核心在于线粒体提供者的身份定位。根据英国相关规定,**线粒体捐赠者被视为组织捐赠者**,新生儿未来无法获取其身份信息,与普通卵子捐赠者不同。

尽管取得突破,这项技术仍面临挑战。在22名接受治疗的女性中,仅7人成功诞下8名婴儿(包括一对双胞胎),另有一人仍在孕期,成功率约36%。

纽卡斯尔生殖中心团队持续改进技术方案,力求降低致病线粒体"携带"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更精确的细胞核移植方法,确保供体卵细胞中的健康线粒体完全取代母亲的有缺陷线粒体。

作为世界上首只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地,英国在胚胎技术领域一直走在前沿。1978年全球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此诞生,当时同样引发巨大伦理争议。

英国卫生部正制定详细操作规范,规定每个案例都需经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审查,确保仅在新生儿面临残疾或严重疾病"重大风险"时才使用该技术。

显微镜下的细胞重构技术正在改写遗传命运。纽卡斯尔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记录着最新数据:8名儿童中有5名体内致病线粒体近乎消失,剩余3名突变比例也远低于致病阈值。

英国人类受精与胚胎学管理局的档案室存放着线粒体捐赠者资料,这些女性作为"基因组织的匿名捐赠者"被记录在案,与捐血者身份相似。

实验室门外,一位曾被告知"可能永远无法拥有健康孩子"的母亲抱着两岁的儿子。婴儿金发碧眼的特征完全遗传自父母,只有0.1%的线粒体来自陌生捐赠者--这微不可计的基因片段,却成为阻断致命遗传病的关键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