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因为恐怖袭击事件而打的不可开交之际,美菲却在南海上开展了新的武器系统测试,专门用来打击解放军在南海的舰艇,欧洲多个国家更是以观察员的身份来"交流借鉴"这种反华新招。
01 美军首次在南海测试反华新招
5月9日是美菲"肩并肩"军演的最后一天,作为美菲的年度大型例行军演,此次双方出动人数高达1.4万人,其中美军9000人,菲军5000人,20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演习地点更是选在了台海核南海周边争议地区,从演习地点就已经能看到此次美菲军演的对华针对意味十足,而演习科目更是在为将来的台海冲突、南海冲突做准备。
除了击沉科目之外,还首次部署并使用了"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该系统作为美军近年来少有的一款研发顺利的项目,从提出概念到实际使用也不过3年的时间,而从2022年服役到现在也不过4年,是美军太平洋威慑倡议和海上压制战略组成的重要一部分,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未来的重点发展装备,在203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将组建至少14个装备了该导弹系统的炮兵连。
作为一款机动陆基反舰导弹,部署在菲律宾后能够打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海上目标,而以菲律宾的位置,无论是台海还是南海的争议岛屿都能覆盖在内,因此在美军看来,部署该导弹系统后能够快速的对付中国舰队。此外通过无人车辆进行发射,增加了部署的隐蔽性并减少了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该导弹系统的成本较低,相较于其他因为成本过高而减少采购或者停止的项目,该导弹系统更像是各项目的集成,导弹用的是挪威的NSM反舰导弹,发射车底盘直接将"联合轻型战术车辆"改装一下,指挥通讯系统直接采用的美军现用数据系统,无人车的技术和设备则是直接从陆军现役装备上挪用过来,这种多平台集合而成的装备,让该导弹系统无论是人员培训还是零部件采购维护都节省了大量成本,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并迅速部署。
02 美军为了应对太平洋战争进行了大量军事部署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美军正在借着军演的机会不断对武器系统进行测试,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战争或者说和中国爆发一场大规模冲突的需求。
就像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所说的要将台海变成无人地狱一样, 该导弹系统的部署实际上也是美军无人化的一个象征。
正是由于解放军强大的海上实力和导弹水平,使得美军意识到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并不安全,在舰艇上,美军在明年只有10艘航母能动用,这10艘航母除掉维护保养和中期大修,还有一半要部署在欧洲、中东各地,在亚太地区能部署的也就2-3艘航母,而解放军在明年福建舰服役后将拥有3航母战斗打击群,在航母数量上并不逊色于美军,而在其他舰艇上更是领先于美军,以055为代表的驱逐舰更是引领了新一代驱逐舰的设计潮流。
在导弹上,无论是鹰击21、还是东风17、东风21D都能对付美军航母,东风26更是能将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关岛基地给彻底摧毁,面对这些导弹美军并没有任何可以应对的方法,因为这些导弹都是高超音速导弹,是美军自己都没有掌握的技术,属于美军的"知识盲区"。
为此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也在进行升级转型,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战争的标准,朝着分散化、精细化、机动化的方向发展;"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就是在这种发展方向下的一个产物,这种机动部署装备能够让美军快速部署在南海各大岛礁,对解放军舰艇造成杀伤,同时这种数据链系统又能获取大量的战场信息。
03 欧洲多国加入到了这场军演中
此前美菲举行的"肩并肩"军演,除了美菲之外,只有日本、澳大利亚等几个美国的"亲密盟友"会作为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但此次军演无论是正式成员还是观察员的数量都大幅增加。日本更是首次以正式成员的身份派出了一艘最上级护卫舰"能代"号和美菲进行了联合巡航。
而在观察员上,加拿大、英国、德国也加入了进来,在以往这些欧洲国家在南海地区并没有利益纠纷,因此为了避免引发和中国的矛盾,这些国家并不会参与到这种具备明显挑衅意味的军演中,特别是在美菲和中国关系持续紧张的当下,然而现在这些国家加入代表这些国家在亚太地区也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
尽管当前的欧洲一众国家因为关税政策和美国闹得有点僵硬,但在反华这一点上,很多欧洲国家还是和特朗普有着共识,无论是北约全球化还是亚太威慑,这些欧洲国家都有着充足的兴趣参与到对中国的挑衅中,因此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首席研究员瓦西里·卡申认为这些欧洲国家在对华政策上并不会因为和特朗普的矛盾而产生改变。
对于这种多国围堵,中方不惹事也不怕事,如果说坐下来友好商谈,那么大门敞开,如果要打,暗恶魔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