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贪腐引得二十多座城市发起示威,"战火"甚至燃烧到了总统府门口,可见菲律宾民众有多愤怒。

最近,菲律宾20多座城市举行了反腐抗议,随着事件升级,现在演变成烧拖车、围堵政府的激烈冲突,街头已燃到总统府门口,民众怒掀桌,要求马科斯下台。

可马科斯反手调来约15万菲军,菲律宾进入最高警戒,取消休假严阵以待,这15万兵力能压下民怨吗?中方接连发安全警告,杜特尔特家族又传新动静,这场乱局还藏着多少变数?

又到一年雨季,正是防洪项目发挥作用的时候,可是菲律宾国内接连发生贪腐问题,还是在防洪项目上,这下可挑动了民众的神经,点燃了民众的怒火。

起初还只是零星抗议,涉及贪腐的人员也相继宣布辞职,可随着马科斯政府"嘴上彻查,实则拖延",不满情绪迅速蔓延,如今的马尼拉街头,早已没了往日平静。

2025年9月12号,菲律宾进入"红色警戒"状态,我国大使馆也在9月11号和20号陆续发出两次提醒,要求中国公民注意自身安全,而随着事件发酵,民众的愤怒早已超出"反贪"本身。

9月21号,抗议者两度围堵总统府大门,点燃集装货车当作"抗议符号",还与维持秩序的警方爆发肢体冲突,民众向警方投掷石块,警方用催泪弹和水炮驱赶人群。

根据菲律宾警方所说,当天参加抗议活动的有将近10万人,警方一共逮捕了216人,其中89名是未成年人,据小道消息说,最小的才12岁。

警员也没落得好,光在马尼拉部分地区的冲突,就造成了90多名警员受伤。

不只是首都,菲律宾多个城市也同步掀起抗议浪潮,示威活动逐渐蔓延首都马尼拉等到20多个城市,人民愤怒掀桌,要求马科斯下台的标语也随处可见。

但是马斯克却根本不在意民众想法,转头就宣布"10年投入约350亿军费",这占都菲律宾GDP的百分之八了,如果将这笔钱花在民生上,足够改善数十个城市的防洪设施。

可却被优先投入到针对中国的军事计划中,把民生被抛在脑后,民众的"掀桌",说白了不过是他们忍无可忍后的爆发。

面对失控的局势,马科斯也表态要彻查这十年来的贪腐情况,可实际上,对着愤怒的民众却是"强硬镇压"。

他下令让约15万菲军进入最高红色警戒状态,所有军人取消休假,全副武装在重点区域巡逻,此举名义上是"维护秩序",实则是用武力威慑抗议者。

马科斯一边用军警抓抗议者,一边还在"透支民生",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可政府把钱砸向军费,连基础的防洪、医疗都没钱保障,对此,菲律宾民众早就不满。

其实,对普通百姓来说,比起"军事对抗",能不被洪水淹、能有工作养家,才是最实在的需求,马科斯的"15万大军"能守住街头,却守不住民众对 "合格执政者" 的期待。​

都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这场示威中,菲律宾民众无疑处于下风,但两个关键变量又让局势变得更复杂。

一是中国驻菲使馆的两次安全警告,明确提醒在菲的中国公民"避免前往抗议区域,减少不必要外出"。

也算从侧面印证,菲律宾的冲突已不是"内部小摩擦",连外国公民的安全都受到威胁,局势的严重性远超马科斯政府的"轻描淡写"。​

二是杜特尔特家族的新动静,莎拉・杜特尔特近期曾透露,"有第三国愿意收留杜特尔特",且他们已通过海外人脉推进此事。

要知道,杜特尔特在菲律宾至今还有大量支持者,若他真能"获释",重返公众视野,无疑会给马科斯添堵。

由此看,马科斯调军控场的同时,没忘了"防内",刚宣布的"彻查过去十年贪腐",怕是瞄准杜特尔特任内的遗留问题,想借机削弱杜特尔特家族的影响力。

莎拉・杜特尔特也没闲着,她借着民众对马科斯的不满,频繁在公开场合声援抗议者,暗戳戳地传递"只有换执政者,才能解决问题"的信号,显然是想借这场风波为自己的"总统梦"铺路。​

马科斯抓抗议者时,刻意避开杜特尔特的核心支持者,莎拉则在社交媒体上转发"马科斯漠视民生"的视频,却对自家派系的争议话题闭口不谈,可见双方的博弈早已渗入细节。

民众要的是反腐和民生,可政客们却在借机争权,这种"互相拆台又各留余地"的暗战,只会让菲律宾政局更混乱。

其实,这不是马科斯家族第一次面对"贪腐引发民怨","武力压制抗议","派系矛盾尖锐"这三个问题了,马科斯父亲就是因长期腐败、压制民意,最终被民众推翻流亡海外。

虽然局面相同,但现在的菲律宾民众更清醒,也更敢发声,15万菲军能暂时控制街头,却挡不住民众对"公平与民生"的诉求。

马科斯若还执迷于"靠军队维稳、靠强硬立威",不解决腐败和民生痛点,恐怕真要重蹈覆辙,和他父亲一样被民众赶下台。

菲律宾的冲突,本质是民众对"漠视民生的执政"说不,15万菲军、派系暗战都只是表象,核心是执政者是否把"百姓需求" 放在首位。

马科斯若想稳住局势,靠镇压不如靠反腐、靠强军不如靠民生,任何政权的根基都是民心,只有回应民意、解决民生痛点,才能真正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