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过去24小时内,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造成98名巴勒斯坦人身亡,另有404人受伤,而此轮巴以冲突发生以来,加沙已有超过63500人身亡,超过16万人受伤,数十万人家园被毁,被迫流离失所。
更糟糕的是,由于以色列长期对加沙进行封锁,大量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无法运进加沙,此地正在发生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已有人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身亡。然而,正当巴以局势不断升级,引发各方广泛担忧之际,中东又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对抗升级,以色列凌晨被炸,美以防空系统全拦截失败?
4日,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其火箭部队于当天凌晨发动了一次对以色列的打击行动--发射一枚"祖法尔"型弹道导弹打击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并强调导弹顺利命中目标,以色列和美国的拦截系统均没能阻止。
袭击发生后,本-古里安机场一度陷入"停运状态",部分民众进入避难所躲避。
胡塞武装还表示,此次行动是对以色列近期空袭也门的回应,同时也是对加沙地区民众的声援。
目前,以色列尚未对此事做出回应,白宫也处于"失声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胡塞武装连续第三天袭击以色列境内目标。
9月2日,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境内目标发动4次无人机袭击,还动用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了红海北部一艘与以色列有关的货船。
9月3日,胡塞武装动用"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了西耶路撒冷一处以色列的"敏感目标",并对以色列北部海法地区的一处重要军事设施发动无人机打击。
可见,这次胡塞武装是彻底和以色列杠上了,双方之间的对抗很可能进一步白热化。
更要注意,9月1日,胡塞武装公布了死于以军空袭的高级官员名单,共计12人,都是来自司法、行政和外交等机构的负责人或高级官员,而以色列"斩首"12名胡塞武装高官背后,显然经过了周密计划和安排,包括对也门进行渗透。
因此,这次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展开猛烈报复,显然也就并不让人意外了。并且,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以色列若继续打击胡塞武装,后者可能还会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势。
别忘了,这次胡塞武装特地提到,美国和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在拦截该武装的"祖法尔"导弹时,都以失败告终。
据悉,"祖法尔"导弹是一款胡塞武装自制的弹道导弹,具体参数不明,但射程可能超过了1500公里,并且末端制导技术得到了提升,拦截难度大。
在这之前,胡塞武装主要使用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以色列,对于该导弹,以色列同样难以拦截,这次又来一款"祖法尔"弹道导弹,这将令以色列后续在应对胡塞武装的攻势时,更加感到棘手和忌惮。
毕竟,以色列缺乏战略纵深,即便拥有再好的防空系统,也架不住数十枚导弹或数百枚火箭弹一起发射。
因此,若对抗持续升级,以色列的处境恐怕不会太过乐观。
然而,正当胡塞武装不断发动打击之际,以色列总理府被围的消息传来了。
第二件事,内塔尼亚胡或被迫下台?以总理府被围。
3日晚,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官邸外爆发了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数千名抗议者包围总理府,要求内塔尼亚胡立即结束冲突,解救所有被扣人质,抗议期间,还有人在总理府附近纵火,由于火势较大,现场黑烟滚滚,导致一辆军车被烧毁。
事后,内塔尼亚胡发声谴责了纵火事件,但并未提及结束冲突与解决人质问题一事。
而就在前一天,以色列宣布了新一轮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计划,包括以军进一步深入加沙,在此前"没有到达的区域"发起攻势,这是引发3日晚抗议的主要导火索之一。
毕竟,巴以冲突爆发至今,人质问题日益严峻,甚至已经多次出现人质身亡事件,令以色列民众大为不满,如今内塔尼亚胡却宣布了新的军事行动计划,而不是想方设法解决人质问题,以民众岂能不愤怒?
并且,以色列反对党也纷纷对内塔尼亚胡发出抨击,甚至开始呼吁罢免内塔尼亚胡,提前开启大选。
可见,如今内塔尼亚胡不仅面临着严峻的国际、舆论压力,也面临着来自内部的政治危机,若继续一意孤行,内塔尼亚胡的麻烦只会更大。
或许是迫于压力,以色列就停火一事做出了新回应。
第三件事,以色列开出5个停火条件,停火之日仍遥遥无期?
3日晚,哈马斯表示,愿意达成一项全面停火协议,哈马斯方面释放所有被扣人员,换取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员,同时结束在加沙的冲突,所有以军部队撤出加沙,并解除对加沙的封锁。
4日,以色列做出回应,称停火须满足5个条件:
1,哈马斯释放所有被扣人员;
2,解除哈马斯武装;
3,加沙地带施行非军事化;
4,以色列对加沙进行安全控制;
5,建立一个不威胁以色列的替代民政政府。
很显然,虽然以色列开出了停火条件,但这些条件,除了第一条之外,哈马斯估计都不会同意。
因此,在以色列开出"难以满足的条件"的情况下,巴以停火仍充满变数与曲折,这场大战恐怕没那么容易落下帷幕。山雨欲来风满楼。接下来,且看局面会如何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