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歼10战斗机之后,国产武器系统又再一次地受到了外界关注。6月29日,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中电科"天盾"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在最近的国际防务展上名声大噪,企业的官方宣传幻灯片中,不仅宣布这款激光武器已成功出口至20余个国家,还重点强调在中东战场经受住了实战考验,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参展人员的目光。
从相关介绍来看,"天盾"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包括硬、软多种反制手段,覆盖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电子干扰、火力打击、战果评估等多个领域,具备强大的防御能力,目前已出口到多个国家,用于机场等战略要地的防御部署。
国产反无人机系统杀疯了
时间拉回到2014年,这一年从胡塞武装夺取也门首都萨那开始,也门爆发了全面的内战,从2015年开始,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成员,组建了所谓的反胡塞联盟军队,直接参与了哈迪政府军对胡塞武装的作战打击行动。
在沙特参战之后,也门胡塞武装对其炼油厂等设施展开远程打击,使用的武器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
2019年,胡塞武装"卡赛夫-2K"自杀式无人机首次亮相就成为沙特炼油设施的"头号杀手",不仅导致其石油日产出减少了570万桶,接近是其国内产量的50%,甚至还影响了全世界石油日产出的5%的规模。
之后胡塞武装多次利用"卡赛夫-2K"无人机袭击沙特,美制爱国者-3防空反导系统作为沙特防空体系的 " 主力选手 "严阵以待,但是这套造价高昂的防空系统面对胡塞武装低空、慢速、小目标特性的无人机集群攻击时,却陷入了 " 有劲使不出 " 的尴尬,拦截屡屡失效,也让沙特防空压力倍增。
随后沙特根据国家防空需要,在全球招标采购无人机反制系统,作为国际军火市场的最高端客户,沙特的防务需求一经发布,西方厂商蜂拥而至与,中电科的无人机综合反制系统也参加了招标,并最终脱颖而出。
2022年,胡塞武装再次通过无人机群袭击沙特吉达港,试图摧毁"爱国者"阵地后发动更大规模攻击,然而,却因为中电科"天盾"的介入彻底扭转了战局。
在守卫沙特"爱国者"防空系统阵地时,"天盾"反无人机系统迅速启动,在操作员的指令下精准捕捉来袭目标,成功击落了21架胡塞的"卡赛夫-2"等无人机,未让任何一架无人机突破防线,拦截成功率达到惊人地100%。
这样的防御成绩让沙特方面非常的满意,沙特防空军少将阿里・阿尔・哈立德特地将 " 卓越防御贡献勋章 " 郑重授予中方团队。这枚勋章不仅是沙特官方的认可,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军工的硬核实力。
未来战争的新质作战力量
如果说也门冲突是无人机战争的"试验场",那么从俄乌战场开始,异军突起的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战场不可或缺的新质作战力量,各种微小型无人机大行其道,摧毁了大量目标。
乌克兰利用117架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空军基地,一举摧毁俄方多架战略轰炸机,创造现代战争"以小博大"的战场奇迹,也再次给全世界上了重要一课,未来战争中,各国要将无人机及其反制系统要提高到更高的战略地位。
眼看中方"天盾"在沙特战场上大放异彩,俄罗斯怕是懊恼不已,如果之前能多买几套这样的武器,也不至于被乌军无人机袭击得那么惨,一夜之间远程战略打击能力大伤。
而这也再一次表明中国对未来战争的战术前瞻的卓越。中国如今是全球无人机第一大国,但是我们发展无人机的同时,也同样重视无人机反制系统发展,因此"天盾"的在中东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中国技术厚积薄发的结果。
中方科研人员认为微小型无人机是典型的"低空、慢速、小型"空中目标,传统防空系统在拦截此类目标时,存在探测盲区大、反应速度慢、拦截成本高的痛点,根据这个结论中国研制了无人化综合反制导系统。
以"天盾"为例,作为中国首套成体系出口的综合反无人机系统,集成了雷达预警、光电探测、声学跟踪、电子干扰、激光拦截、数据链指挥控制于一体的综合防御系统。雷达可同时追踪数百个目标,光电系统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精准识别无人机,激光武器则根据指令实施打击,形成"探测-识别-拦截"的闭环链条,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
同时"天盾"的兼容性非常强,既能独立执行无人机反制系统,也能接入战区防空系统,结合不同场景建立协同打击火力网,能够应对各种多方向、突发性,集群、蜂群式作战的无人机威胁。
更重要的是,美制爱国者-3防空系统单价超百万美元,每枚拦截弹成本高达数十万美元,而天盾系统以激光作为 " 弹药 ",单次发射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
可以说"天盾"实战的优秀拦截率,标志着中国军工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