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7月27日,欧盟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尽管美国对欧盟包括汽车在内的进口商品的关税由先前的27.5%降至15%,但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前的6倍,更留下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有关芯片的关税政策仍在谈判、有关钢铁和铝的关税将保持现状。此外,欧盟还要购买7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8万亿元)的美国能源,并额外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万亿元)。

美国与欧盟达成15%关税协议 路透社

据路透社报道,在协议达成后,作为欧洲支柱产业的汽车股价一度短暂上涨,但乐观情绪迅速消退,截至格林尼治标准时间7月28日13:25,该行业下跌股价1.2%,其中大众、宝马、奔驰和Stellantis集团等欧洲最大的几家汽车制造商领跌。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8日德国DAX指数下跌1%,法国CAC 40指数下跌0.4%。受关税影响的斯托克欧洲600指数汽车行业股票下跌1.8%。此外,欧元兑美元下跌逾1%,兑英镑下跌0.7%。

"黑暗的一天"

对于美欧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试图极力辩护。她将此次协议称为"史上最大贸易协定",覆盖全球约44%的GDP,并强调其成功避免特朗普此前威胁的30%的惩罚性关税。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则对该协议表示强烈不满,称这是一项带有偏见的协议,是欧盟对美国的单方面让步,不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甚至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对于冯德莱恩谈判得来的协议结果,欧盟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和法国的领导人都进行了猛烈抨击。

德国总理默茨表示,美欧协议将对德国、欧洲和美国本身造成"相当大的损害",不但会加剧通货膨胀,还会影响整个跨大西洋贸易。但他无奈地表示,这是"在特定情况下可实现的最佳结果。"

德国总理默茨 视觉中国

法国总理贝鲁则称,达成该协议的27日是"黑暗的一天",并补充说欧盟"已经屈服"。

法国总理贝鲁 视觉中国

法国和德国的极右翼政党更认为,该协议暴露了欧盟的弱点。如"德国的选择"(AfD)联合领导人魏德尔怒斥"这不是一项协议,而是对欧洲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一记耳光!" 法国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则称,美欧协议是欧盟在政治、经济和士气上的多重惨败。

其他欧洲领导人对美欧协议反应不一。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他支持协议达成,但对此"没有任何热情";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则戏称"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掉了";芬兰外贸和发展部长塔维奥则认为,该协议虽然平息了局势,但却没有带来任何高兴的理由。

"需要单独协议"

相较之下,欧洲汽车制造商及商会对于协议结果表现出审慎的态度。

欧盟美国商会对协议结果表示欢迎,称其"为欧洲企业提供了救济"。 但它补充说,15%的关税仍标志着贸易成本的显著增加,并强调更多的行业应被纳入该协议的零对零关税清单。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则预计,即便是15%的关税,仍将使德国汽车工业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关税使大众汽车集团损失了约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6亿元),促使该公司下调了全年的销售和盈利预期。 而随着美欧协议的达成,大众汽车集团在一份声明中对此表示欢迎。不过大众汽车集团此前曾表示,希望在美欧协议的框架外再达成一项单独的协议。

此外,美欧协议还包括欧盟承诺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对此,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上周曾表示,大众正在与美国商务部进行谈判,并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方案",包括在美国建立奥迪工厂的可能性。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欧盟承诺的6000亿美元投资额中是否包括此类投资。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奥博穆 视觉中国

奔驰方面则呼吁美欧在努力落实协议时进行"建设性对话",且其中部分内容需要进一步谈判。 

"美欧实力严重失衡"

相较一些欧盟国家政府与企业的克制,许多欧洲媒体表现得更不客气。

德国《商报》刊登文章称,美欧之间的实力失衡"显而易见"。冯德莱恩此前曾称跨大西洋关系需要"再平衡",但"再平衡"的结果却明显朝不利欧洲的方向发展--"拥有经济实力"的欧盟,却未能达成比日本更好的谈判结果,比之英国在贸易谈判中的表现也更差。

文章举例称,在美欧会晤之前,特朗普就抨击欧洲所谓的"单方面不公平"贸易行为,而冯德莱恩在会晤时却默坐一旁"忍受这些谎言,没有任何反驳",因而双方的谈判绝非平等对话,而是欧盟向白宫及其恐吓手段低头。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 视觉中国

德国《明镜》周刊刊登文章称,美欧协议代表着"欧盟的屈服"。因为该协议允许美国商品未来免税进入欧洲,欧盟商品进入美国却仍要征收15%的关税。更过分的是,美国对钢铁和铝的50%关税维持不变,欧洲还要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并额外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这份协议是欧洲对美国的单方面优惠,也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嘲弄。

文章强调,协议同时暴露出欧盟在面对美国时的无力--经济疲软、军事上依赖美国,根本无力与后者打一场旷日持久且难以预测的贸易战,因此只能咬牙接受苦涩的谈判结果。

该文还建议,与其哀叹一去不复返的超全球化时代,欧洲还不如着力完善内部市场,并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