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特朗普终究还是回到了原点。谁也没想到,前脚还在威胁要对俄罗斯扩大制裁的特朗普,后脚就针对起了乌克兰。根据白宫人员透露的消息,很快,关于如何结束俄乌冲突的协议,可能在"本月底甚至是本周内"得到各方势力的同意。
让泽连斯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美国提出的这份协议,是以牺牲乌克兰利益为前提的。按照特朗普的要求,乌克兰需要接受美国承认俄罗斯占领整个顿巴斯,以及克里米亚入俄。毫无疑问,这不是基辅能接受的结果。
就在特朗普致力于极限施压乌克兰、俄军在战场上乘胜追击之际,世界局势出现了新的变数。至少有四件事值得注意。
基辅乱局:美国卖队友,泽连斯基的宝座要晃了
泽连斯基这两年在国际上风光无限,走到哪儿都被当成"抗俄英雄",可最近这段日子,他算是体会到什么叫墙倒众人推了。压垮他的第一根稻草,就是美国主子的"背刺"。特朗普政府提的那份和平协议,等于直接把乌克兰的战略要地拱手让人--顿巴斯是乌克兰的工业重镇,克里米亚更是关乎黑海控制权的咽喉,这两块地要是彻底丢了,乌克兰就算名义上还在,也跟被打断脊梁骨没区别。

泽连斯基一开始还硬撑着,公开说"绝不会用领土换和平",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没有美国的军援和资金,乌克兰的军队撑不过一个月。之前美国国会刚砍了对乌援助的预算,现在又来这么一出,明摆着是要抛弃这个"棋子"了。
雪上加霜的是,乌克兰内部的矛盾也彻底爆了。前段时间,乌克兰国防部被曝出惊天贪腐案--一批本该送到前线的冬装和防弹衣,被官员们转手倒卖,价格翻了三倍不说,质量还全是残次品。

更让人愤怒的是,负责采购这批物资的,还是泽连斯基的发小,相当于他的心腹。消息一出来,基辅的老百姓直接炸了,上万市民举着"贪腐者滚下台"的标语堵在总统府门口,有人还把那些劣质的防弹衣烧了,火光映着抗议者的脸,场面特别失控。
更讽刺的是,就在反贪部门准备逮捕那个发小的时候,这家伙居然提前收到风声,坐着私人飞机逃到了波兰,据说临走前还卷走了好几百万美元的赃款。这事儿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怒火,连之前支持泽连斯基的人都转了风向。

反对派更是抓住机会煽风点火,在议会里提出弹劾提案,还联合工会组织了大罢工,要求泽连斯基立刻辞职。现在的基辅街头,到处都是抗议的人群,商店关门、交通瘫痪,连总统府周围都架起了铁丝网,泽连斯基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了。
有乌克兰政治分析师说,现在泽连斯基就处在两难的境地:答应美国的条件,就是民族罪人,肯定要下台;不答应,美国断了援助,俄军打过来还是要完蛋。更要命的是,俄军最近在顿巴斯前线打得特别凶,已经突破了好几道乌军防线,照这个速度,就算没有协议,顿巴斯也可能被彻底控制。泽连斯基这个总统,现在更像是坐在火山口上,不知道哪天真就被掀翻了。

华特朗普腹背受敌,美军在中东暗下狠手
把泽连斯基逼到绝境的特朗普,自己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最新的民调数据出来,他的支持率跌到了38%,这是他重返白宫以来的最低值,比刚上台的时候足足跌了15个百分点。更让他头疼的是,这次不是民主党单方面攻击他,连共和党内部都有人跳出来反对,等于被内外联手逼宫。
支持率暴跌的原因很简单,美国老百姓对他的不满早就积够了。经济方面,现在美国的日子特别难熬,8月份的失业率升到了4.3%,是近四年最高的,非农业就业人数只增加了2.2万,连市场预期的零头都不到。通膨也没压住,物价一个劲地涨,老百姓买菜、加油都觉得肉疼,有民调显示,只有28%的人认可特朗普在降低生活成本上的表现,经济方面的支持率更是低到35%。

内忧没解决,特朗普又开始在外面搞动作,试图转移注意力。就在大家都盯着俄乌的时候,美军在叙利亚突然动手了,而且是不宣而战。美国军方后来发了个简短的声明,说在叙利亚开展了针对IS的行动,打死5个人,抓了19个,还说这是今年以来的第22次类似行动了。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儿是打IS,分明是特朗普在中东布局。
要知道,几个月前特朗普突然宣布无条件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当时就有人猜他想把叙利亚当成棋子。现在美军频繁在叙利亚动武,一方面是想控制当地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牵制俄罗斯和伊朗在中东的势力。

毕竟俄乌那边要是真的达成协议,俄罗斯就能腾出精力管中东的事,特朗普肯定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可美军这种"不宣而战"的做法,也引来了不少批评,叙利亚政府直接骂美军是"侵略者",连联合国都出面问美国"有没有得到叙利亚的许可",但特朗普根本不管这些,依旧我行我素。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俄乌和中东的操作,连共和党内部都有分歧。有议员公开说"不该牺牲乌克兰的利益",还有人批评他"在中东搞冒险主义",甚至有传闻说共和党高层已经在私下讨论"要不要换候选人"。现在的特朗普,就像个被逼到墙角的赌徒,一边用乌克兰和中东的局势当筹码,一边还要应付国内的质疑,腹背受敌的滋味估计不好受。

欧洲掀桌子,世界棋盘再洗牌
就在美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欧洲那边也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法国总统马克龙直接站出来,公开跟美国叫板。11月18号那天,马克龙在一个欧洲企业家论坛上明确说,"欧洲优先"必须成为欧洲的指导原则,还痛批欧洲不能再当美国科技巨头的附庸,更不能过度依赖美国。这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欧洲不想再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了,要自己做决定。
马克龙这么说,也是憋了一肚子气。这两年欧洲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结果自己遭了大罪--能源价格暴涨,工业企业倒闭了一大批,老百姓冬天取暖都成问题。可美国呢,不仅没帮欧洲,反而把高价的液化天然气卖到欧洲,赚了个盆满钵满。更让欧洲人不爽的是,特朗普说翻脸就翻脸,之前逼着欧洲加大对乌援助,现在又突然要牺牲乌克兰,根本没把欧洲的利益当回事。

所以马克龙这次站出来,其实是说出了很多欧洲国家的心声。德国总理朔尔茨虽然没明着附和,但最近已经开始跟中国和俄罗斯接触,讨论能源合作的事;意大利也悄悄放松了对俄部分商品的制裁,显然是不想再被美国绑在战车上。
有欧洲媒体评论说,美欧之间的裂痕早就存在了,这次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操作,相当于给了欧洲一个"掀桌子"的理由,以后欧洲肯定会更注重自己的利益,不会再对美国言听计从。

而在中东,局势也越来越复杂。美军在叙利亚动武的同时,叙利亚政府军也在开展针对IS的行动,双方虽然目标一致,但根本不是一路人。叙利亚政府一直要求美军撤出叙利亚,认为美军的存在是"侵犯主权",可美国根本不理会。更麻烦的是,伊朗和土耳其也在叙利亚有势力,多方势力搅在一起,中东这块火药桶随时可能被点燃。
至于接下来局势会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准。特朗普的协议能不能签成,泽连斯基会不会真的下台,欧洲和美国的裂痕会不会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未知数。